亚洲最大的牛仔裤生产基地在哪里,广州自然条件的分析

亚洲最大的牛仔裤生产基地在哪里


1、亚洲最大的牛仔裤生产基地在哪里



1、中心镇的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新塘镇是增城市南部工业、商业重镇,广东省中心镇。2004年增城市实行镇级行政区划调整,新塘镇管辖原新塘、永和、仙村(除吓岗村)、沙埔、宁西5镇的行政区域范围;2005年,永岗、禾丰、贤江、新庄4村划入广州市萝岗区。新塘镇现管辖16个居委会和71个村委会,总面积251.51平方公里,总人口40多万(其中户籍人口21万,外来人口19万)。


(2)经济发展水平情况: 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339.58亿元,同比增长48.59%;第3产业产值50.27亿元,同比增长16.12%;工商税收入库13.59亿元,同比增长27.82%;用电量25.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农民人均收入6739元,同比增长1.5%。今年上半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92.3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45.95%;工商税收入库10.35亿元,增长65.7%;用电量11.53亿千瓦时,与去年持平。


(3)工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新塘镇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产业集聚的4大可持续发展优势, 规划并推进了宁西、新塘环保、豪进、沙埔银沙、东凌等5大工业基地建设,引进了广州本田2厂、5羊本田摩托车两大生产力骨干项目,培育了1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制造业工业项目,牛仔休闲服装和汽车、摩托车及其0部件3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产业聚集和组团发展。成功走出了1条“大工业、大商贸、大房产”的富民强镇之路。1些重点项目纷纷抢滩落户新塘投资置业,现有广州本田汽车、5羊-本田摩托、广州提爱思汽车内饰、豪进摩托、康威集团、创兴牛仔、广英牛仔等1大批龙头企业。时至今日,新塘、沙埔、仙村已经形成颇具特色的工业产业带。汽车、摩托车及其0配件制造业、牛仔休闲服装等3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新塘镇经济产业已形成以经营牛仔休闲纺织服装、摩托车及其0配件、汽车及其0配件、建材、家具、造纸、食品、塑料、家电、制品业等l9个行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


(4)民营工业发展情况:民营工业是新塘的特色产业,也是新塘的支柱产业,约占全镇工业的90%。特别是牛仔服装已成为新塘民营经济的特色,并成为新塘1张通往世界的名片,拉近了同世界产业接轨的距离。目前新塘有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2600多家,占新塘工业企业的60%。有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各类服装纺织制衣设备6万多台套,拥有国际最先进的棉纱染色设备、牛仔面料织机以及制衣、水洗、漂染、防缩等最先进的后整理设备,形成了纺纱、染色、织布、整理、印花、制衣等完善的生产系统。在新塘,每天可加工生产250万件牛仔服装,年产牛仔服装超2亿件(条)。现拥有注册牛仔品牌1000多个,涌现出增致、凯蒂猫、米高、小魔鱼、康威等1批国内外较为知名的品牌,牢牢掌握牛仔服装产品潮流趋势,成为中国牛仔服装的风向标。2002年新塘镇被国家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成为广州市东部板块1颗璀璨的明珠。


(5)第3产业发展情况:新塘投资环境的改善,使第3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建起了以占地13万平方米的新塘牛仔商贸城和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沙埔牛仔面辅料商贸城为产业龙头的大商业格局。目前有天和、新客隆、嘉荣、真美、家家乐、人人乐等大型百货进驻,发展了新兴步行街、群星步行街等商业区,形成了钢材、家电、摩托车、小商品等大型批发市场,促进了商业和物流业的发展。还有集旅游、饮食、休闲、娱乐于1体的上档次的太阳城、新好景、凯旋门等酒店,使第3产业成为新塘的1大经济亮点。碧桂园、锦锈香江等大型房地产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中心等1批上档次的大型商业中心正在建设。第3产业已逐步由小商品、小批发向大商业过渡,有力拉动了新塘第3产业的升级。


(6)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全面完成了行政村“5通”工程(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坚持抓好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做好农村劳务输出。狠抓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总体减负率达78.6%。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推进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畜牧、水产等特色农业发展。相继建立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等1批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专项整治农贸市场和禽类养殖场,切实做好禽流感与动物疫情的防治工作。2005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2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739元。


(7)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近年来,新塘镇紧紧抓住环境建设这个主题,坚持打基础、造环境、促发展、创繁荣。现有镇区面积19平方公里,实有铺装道路面积46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5.2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99.2%,排水管铺设率达95%。从2001年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对新塘的道路网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完成了部分路段的 “穿衣戴帽”工程、光亮工程,抓好新塘大道等1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使新塘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城市化发展方向。今年继续以道路网络和打造城市景点为突破点,加快新塘大道西延工程等多条道路的改造建设,抓好新塘镇公共广场、体育馆、景点建设,搞好农村中心村规划,全面推进新塘城市化建设进程,切实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8)新塘镇未来城镇建设:随着广州“东进”加快,新塘将成为投资商家青睐的宝地。我们既面临多方面的新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未来几年,我们将以并镇为契机,坚定不移抓好中心镇建设,以抓好规划和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动中心镇建设,打好“广州牌”,打响“新塘牌”;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及其0配件制造业、牛仔休闲服装”3大支柱产业,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抓好基础设施和城区环境建设,加快提高我镇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增强我镇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努力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新城区。



2、广州自然条件的分析


你想问的是哪方面的问题呢?最好把问题列出来。我都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


(1)地理位置和范围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3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3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2)土地面积和土地资源特征


2005年,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0 平方千米。其中,市辖10区面积为3843.4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1.7%;2个县级市面积为3590.97平方千米,占48.3%。


广州市耕地面积为13.01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5.7万公顷。广州市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3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样的土地类型。根据土地垂直地带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中低山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广州市的东北部,1般坡度在20~25度以上,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宜发展生态林和水电。(2)丘陵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下垂直地带内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间,在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以及市区东部、北部均有分布,成土母质主要由砂页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这类土地可作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生长基地。(3)岗台地。是相对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从化市和白云、黄埔两区,番禺区、花都区、天河区亦有0星分布,成土母质以堆积红土、红色岩系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可开发利用为农用地,也很适宜种水果、经济林或牧草。(4)冲积平原。主要有珠江3角洲平原,流溪河冲积的广花平原,番禺和南沙沿海地带的冲积、海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是广州市粮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5)滩涂。主要分布在南沙区南沙、万顷沙、新垦镇沿海1带。


(3)气候特征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其气候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由于水热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害威胁也较大,台风、暴雨、寒潮、雷电、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常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不利的影响。


光热资源充足。2005年,广州各地的年日照时数在1288.5~1780.0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1.9℃~22.8℃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8.6℃~39.3℃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0.0℃~2.3℃之间。本年度夏季各区(县级市)均出现高温酷热天气,冬季除从化市和增城市出现霜冻和冰冻外,其余地区基本无寒害。


雨量充沛。是年广州各区的总降水量在1384.4~2278.3毫米之间,除番禺区比历年平均偏少15.0%外,其他各区分别偏多5.0%~18.8%,增城市总降水量为2278.3毫米,居全市首位,比历年平均偏多18.8%。雨季(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83%。因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山区多于平原,北部多于南部。是年的降水时间分布极不均匀,4~6月各区降水明显偏多。6月,由于本地暴雨和上游来水的影响,增城市出现洪涝灾害。同时,雨季与强光和高热同期,形成相当高的气候生物潜力,达77865~97950千克/公顷。


季风气候突出。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冷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天气较干燥和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暖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天气多温热潮湿。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1般在每年9月,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1般在每年4月。


(4)水源特征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条,老8区有河涌231条,总长约913公里。不仅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也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广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沙湾水道等,北江、东江流经广州市汇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资源总量79.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亿立方米;地下水14.87亿立方米。以本地水资源量计,每平方公里有106.01万立方米,人均113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分之1。过境客水资源量1886.15亿立方米,为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客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网河区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进入广州市区的客水资源量达1591.5亿立方米,由东江分流进入东江北干流的客水资源量为142.03亿立方米,增江上游来水量28.28亿立方米。南部河网区处于潮汐影响区域,径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强。珠江的虎门、蕉门、洪奇沥3大口门在广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涨潮量2710亿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亿立方米,与3大口门的年径流量1377亿立方米比较,每年潮流可带来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资源。


(5)生物资源


广州市的自然条件为多种生物栖息繁衍和作物种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已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1,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0科、77属、132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更是荔枝、橙、龙眼、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著称,共有14类40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观叶植物、鲜切花、盆花、盆景、盆桔、观赏苗木、工业用花等,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共300多个。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且不乏名优特品种。


(6)矿产资源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6种,矿产地794处,其中进行过地质调查工作的43种,探明有储量的29种。在探明有储量的矿产中,规模大、中型以上的15种,矿区111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耐火粘土、石英砂、芒硝、霞石、正长石、大理石、矿泉水和地下热水等,其中,建筑用花岗岩储量210816万吨,水泥灰岩储量37604.97万吨,陶瓷土储量2449.53万吨。区内燃料矿产和金属矿产十分短缺,规模均属小型且0星分散。



3、广州自然条件的分析


你想问的是哪方面的问题呢?最好把问题列出来。我都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


(1)地理位置和范围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3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3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2)土地面积和土地资源特征


2005年,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其中,市辖10区面积为3843.4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1.7%;2个县级市面积为3590.97平方千米,占48.3%。


广州市耕地面积为13.01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5.7万公顷。广州市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3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样的土地类型。根据土地垂直地带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中低山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广州市的东北部,1般坡度在20~25度以上,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宜发展生态林和水电。(2)丘陵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下垂直地带内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间,在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以及市区东部、北部均有分布,成土母质主要由砂页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这类土地可作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生长基地。(3)岗台地。是相对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从化市和白云、黄埔两区,番禺区、花都区、天河区亦有0星分布,成土母质以堆积红土、红色岩系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可开发利用为农用地,也很适宜种水果、经济林或牧草。(4)冲积平原。主要有珠江3角洲平原,流溪河冲积的广花平原,番禺和南沙沿海地带的冲积、海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是广州市粮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5)滩涂。主要分布在南沙区南沙、万顷沙、新垦镇沿海1带。


(3)气候特征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其气候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由于水热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害威胁也较大,台风、暴雨、寒潮、雷电、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常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不利的影响。


光热资源充足。2005年,广州各地的年日照时数在1288.5~1780.0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1.9℃~22.8℃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8.6℃~39.3℃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0.0℃~2.3℃之间。本年度夏季各区(县级市)均出现高温酷热天气,冬季除从化市和增城市出现霜冻和冰冻外,其余地区基本无寒害。


雨量充沛。是年广州各区的总降水量在1384.4~2278.3毫米之间,除番禺区比历年平均偏少15.0%外,其他各区分别偏多5.0%~18.8%,增城市总降水量为2278.3毫米,居全市首位,比历年平均偏多18.8%。雨季(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83%。因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山区多于平原,北部多于南部。是年的降水时间分布极不均匀,4~6月各区降水明显偏多。6月,由于本地暴雨和上游来水的影响,增城市出现洪涝灾害。同时,雨季与强光和高热同期,形成相当高的气候生物潜力,达77865~97950千克/公顷。


季风气候突出。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冷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天气较干燥和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暖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天气多温热潮湿。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1般在每年9月,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1般在每年4月。


(4)水源特征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条,老8区有河涌231条,总长约913公里。不仅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也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广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沙湾水道等,北江、东江流经广州市汇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资源总量79.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亿立方米;地下水14.87亿立方米。以本地水资源量计,每平方公里有106.01万立方米,人均113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分之1。过境客水资源量1886.15亿立方米,为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客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网河区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进入广州市区的客水资源量达1591.5亿立方米,由东江分流进入东江北干流的客水资源量为142.03亿立方米,增江上游来水量28.28亿立方米。南部河网区处于潮汐影响区域,径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强。珠江的虎门、蕉门、洪奇沥3大口门在广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涨潮量2710亿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亿立方米,与3大口门的年径流量1377亿立方米比较,每年潮流可带来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资源。


(5)生物资源


广州市的自然条件为多种生物栖息繁衍和作物种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已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1,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0科、77属、132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更是荔枝、橙、龙眼、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著称,共有14类40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观叶植物、鲜切花、盆花、盆景、盆桔、观赏苗木、工业用花等,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共300多个。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且不乏名优特品种。


(6)矿产资源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6种,矿产地794处,其中进行过地质调查工作的43种,探明有储量的29种。在探明有储量的矿产中,规模大、中型以上的15种,矿区111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耐火粘土、石英砂、芒硝、霞石、正长石、大理石、矿泉水和地下热水等,其中,建筑用花岗岩储量210816万吨,水泥灰岩储量37604.97万吨,陶瓷土储量2449.53万吨。区内燃料矿产和金属矿产十分短缺,规模均属小型且0星分散。



4、【高】【分】求1篇关于城市的地理介绍


(1)地理位置和范围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3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3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2)土地资源特征


广州市耕地面积为8.61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5.4万公顷。广州市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系珠江3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样的土地类型。根据土地垂直地带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中低山地。是海拔400米-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广州市的东北部,1般坡度在20度-25度以上,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宜发展生态林和水电。(2)丘陵地。是海拔400米-500米以下垂直地带内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间,在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以及市区东部、北部均有分布,成土母质主要由砂页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这类土地可作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生长基地。(3)岗台地。是相对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从化市和白云、黄埔两区,番禺区、花都区、天河区亦有0星分布,成土母质以堆积红土、红色岩系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可开发利用为农用地,也很适宜种水果、经济林或牧草。(4)冲积平原。主要有珠江3角洲平原,流溪河冲积的广花平原,番禺区和南沙区沿海地带的冲积、海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是广州市粮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5)滩涂。主要分布在南沙区南沙、万顷沙、新垦镇沿海1带。


(3)气候特征


广州地处珠江3角洲,濒临南海,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由于水热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害也比较频繁,台风、暴雨、寒潮、雷电、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常常给广州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市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2007年,广州市虽然1些地区出现局部性灾害,但基本没有大范围的自然灾害,总体上属于偏好年景。


光热资源充足。200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州最暖的1年。广州市各区(县级市)日照时数在1481.7-2141.5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2.1℃-23.2℃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1℃-5.7℃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6.6℃-37.8℃之间。是年广州市各区(县级市)极端最高气温均未打破历史最高纪录,但35℃以上高温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同期罕见。


降雨分布不均。2007年,广州市各区(县级市)的总降水量在1370.3-1964.5毫米之间,除增城市接近多年平均值外,其余均比历年平均偏少,广州市老8区、花都区、从化市、番禺区的年总雨量分别偏少361.3毫米、284.3毫米、193.3毫米、113.2毫米,偏少幅度6.9%-20.9%。广州市老8区年总雨量为1370.3毫米,为全市最少,年总雨量之少为近年罕见。是年全市的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极不均匀,东部增城市多于西部花都区,北部从化市多于南部番禺区,各区(县级市)6月和8月雨量偏多,其中6月尤甚,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广州市老8区、番禺区的月雨量分别多达581.7毫米、412.7毫米、363.3毫米、319.8毫米、259.0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多66.2%、12.2%、25.7%、12.1%、3.6%,引致广州市出现“龙舟水”灾害,从化市、增城市、广州市老8区等地有不同程度损失。而10-12月广州市雨量明显偏少,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全市范围内没下过1场透雨(日雨量≥20毫米的降雨),11月全市雨量最多的增城市也只有4.9毫米的降雨,其他地区雨量更加稀少,旱情十分严重。


季风气候突出。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冷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天气较干燥和寒冷,有时会有寒潮、霜冻、冰冻等灾害;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暖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天气多温热潮湿,常见灾害有台风、暴雨、雷电、强对流等天气。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1般在每年9月份,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1般在每年4月份。


气象灾害频繁。2007年,广州局部地区气象灾害依然比较频繁。首先是雷电灾害严重,各区(县级市)的有雷季节长达186-223天,共出现66-80个雷暴日,全市共发生雷电灾害169宗,造成火灾爆炸事故7起,死亡11人,受伤10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是夏季天气炎热,各区(县级市)35℃及以上的高温日数为31-39天,比往年明显偏多。由于高温持续时间长,盛夏天气十分炎热,各地气象台(站)频繁发布高温预警信号。第3是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对交通运输和市民生活带来了影响。是年有几次强对流天气,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4月17日下午,受锋面低槽的影响,从化市、白云区等地出现雷雨大风并伴有冰雹,阵风达12级。5月26-27日,广州又出现暴雨和雷雨大风天气。黄埔区、花都区、从化市部分地方的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广州市区内多处马路被水浸,造成交通堵塞,白云机场有30多个航班受影响造成延误。


(4)水源特征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条,老8区主要河涌有231条,总长约913公里,不仅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也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广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沙湾水道等,北江、东江流经广州市汇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资源总量79.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亿立方米,地下水14.87亿立方米。以本地水资源量计,每平方公里有106.01万立方米,人均113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分之1。过境客水资源量1860.24亿立方米,是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客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网河区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进入广州市区的客水资源量达1591.5亿立方米,由东江分流进入东江北干流的客水资源量为142.03亿立方米,增江上游来水量28.28亿立方米。南部河网区处于潮汐影响区域,径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强。珠江的虎门、蕉门、洪奇门3大口门在广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涨潮量2710亿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亿立方米,与3大口门的年径流量1377亿立方米比较,每年潮流可带来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资源。


(5)生物资源


广州市的自然条件为多种动物栖息繁衍和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已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1,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1科、82属、174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其中荔枝就有55个品种),是荔枝、龙眼、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著称,共有14类30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鲜切花、盆栽植物(观叶植物、肉质植物、盆花、盆景)、绿化苗木、工业原料用花、草坪、种苗等6大类,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共3000多个。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且不乏名优特品种,其中,增城丝苗米是广州市第1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品种。


(6)矿产资源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7种、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8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石、矿泉水和热矿水等。区内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十分短缺,呈0星分布,规模较小,品位不稳定。



5、广州近年的水文情况




6、广州的地理环境和发展问题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