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对虾养殖技术菌和藻的关系?狐尾藻种植水的技术指标?

南美对虾养殖技术菌和藻的关系?

1、南美对虾养殖技术菌和藻的关系?

菌相主要是指有益菌类,如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 藻相主要指的是有益藻类,硅藻、绿藻等,如针杆藻、骨条藻、舟形藻、栅藻等。 菌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抑制,竞争溶氧和营养,另一方面又可以相互促进,菌分解有机质可以供藻类吸收,藻类光合作用及代谢产物可以促进菌的繁殖。而且不一定水肥的池塘一定缺菌,水瘦的也不一定缺藻,所以就造成水肥的池塘越补菌越肥,而且泡沫很多,水瘦的池塘肥不起来。

狐尾藻种植水的技术指标?

2、狐尾藻种植水的技术指标?

种植方法种植狐尾藻最好是在有水的地方,池塘和河流都能够给狐尾藻提供非常好的生存环境,狐尾藻适合在淡水中生存。池塘中的水体最好具有流动性,在温暖季节是生长旺季,所以在实行狐尾藻的种植方法最好选择在每年的4~8月份。

1、准备种子狐尾草的花期是每年的8~9月份,在花期结束后,狐尾藻的种子就会出现,这个时候将狐尾藻成熟的种子采摘出来,放置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下。等到第二年的春季,温度较为温暖的时候播种狐尾藻。

2、播过过程和养护最好选择水温在20~25℃的区间撒播狐尾草种子,这样种子发芽率更高,将种子撒播到水域的河泥中。然后狐尾藻的种子就能够发芽变成幼苗,而且狐尾藻的幼苗非常的神奇,幼苗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然后随着水流传播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并生根,之后按照狐尾藻怎么养中的方法去养护就可以了。

求螺旋藻养殖技术?

3、求螺旋藻养殖技术?

螺旋藻养殖技术简介

螺旋藻是一种最古老的光合自养型微型藻,属低等植物,因其体在显微镜下呈螺旋状而得名。它不仅营养最丰富、最全面、最均衡,是地球上名副其实的营养冠军,而且高光效,适应性强,生长周期极短,繁殖极快,产量特高,人工养殖效益特佳,前景无比广阔。

一、正确处理螺旋藻的生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养殖螺旋藻最重要的条件是光照、温度、培养液和通风等。培养液的PH值、深度、流动、排氧及营养元素的合理供给,都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池应建在水质好、光照条件适宜、场地宽阔的地方;PH值范围为7—11,最好是8—9;水深在0.2—0.3米之间;水温18—38℃,最好在26—32℃。

二、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目前国内外生产上的主要养殖品种是钝顶螺旋藻(原产于非洲乍得湖)和极大螺旋藻(原产墨西哥)。我国藻类学家在河北省黄骅县沿海发现适于温带生长的螺旋藻自然变异品系,经鉴定为钝顶螺旋藻品系6(S6);我国又从乍得引进钝顶螺旋藻品系1(S1);我国还已培育出螺旋藻ST—6品系和盐泽螺旋藻。这些品种(品系),都可因地制宜地予以选用。其中S6适合我国北方生长,而盐泽螺旋藻则为适应高温、盐水和海水生殖的藻种。

三、从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养殖方式:

1、家庭养殖。可以选购“螺旋藻家庭培养仪”,也可自选搪瓷盆(最好全白色)或缸钵,但铝盆不能用。养殖规模应以人年耗用螺旋藻量而定。如使用36厘米的脸盆,一名儿童需 12只,而1名成年人则需20只左右。

2、简易养殖。主要是指设备简单,养殖池可以就地取材,只要不漏水就行。池深30厘米,面积应尽可能地大一些,可按一个成年人

1、5m2计。

3、天然湖泊养殖。螺旋藻原本是自然生长在咸水湖泊中的原始藻,利用天然湖泊养殖是最原始、也是最经济的生产方式。其对设备要求很低,只需在打涝和加工上投资,湖水的肥力可以由其自然恢复。但由于螺旋藻对光照、温度、PH值等有特殊要求,不是所有湖泊都能养殖,而应通过实验、研究,选择适宜其生殖的湖泊(如我国云南省程海湖等),进行养殖。

4、工厂化养殖。设备先进,规模宏伟,要求严格。当前,养殖池以跑道式椭圆形水泥池为好;养殖面积最好是

1、5万m2为一个单元。可采用开放式培养,也可进行封闭式生产。开放式培养是一种接近自然的生产方式,分淡水制、海水制,多数培养池都设计成可循环式,用搅拌机搅动,培养液的深度为15—25cm,以日光为光源和热源。封闭式生产是指在一密闭的生物反应器内借助自然光或人工光照进行工厂化繁殖螺旋藻的一种生产方式。具体说来,又可分为自然光源(自然光源生物反应器)和人工光源(人工光源生物反应器)两种方式。

四、切实掌握螺旋藻养殖的关键技术:螺旋藻需要的营养元素除氮、磷、钾外,最大的需求量是碳源(CO2)。其主要营养盐配方为小苏打、食盐、硫酸钾、硫酸镁、硝酸钠、氯化钙、亚硫酸铁等。其生产过程:藻种培养池(原原种)→一级培养→二级培养→生产池→采收→冲洗→脱水→喷雾干燥→杀菌→检验→包装→入库→药品级、食品级(或脱水→自然干燥→饲料级)。

五、螺旋藻敌害生物的防治:螺旋藻培养中出现的污染生物种类很多,危害最大的则是能在藻液中迅速大量繁殖的种类。如大型的轮虫可直接吞食藻细胞,敌害生物分泌的代谢产物对藻细胞的毒害作用极大。对敌害生物应以预防为主,要严格防止污染,保持培养藻类的生长优势和数量优势,保持藻类的良好生长,并做好藻种分离、保存及供应工作;同时,也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可用过滤方法清除大型敌害生物,可用药物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还可改变环境条件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

求 螺旋藻养殖的全面技术

4、求 螺旋藻养殖的全面技术

螺旋藻养殖技术简介

螺旋藻是一种最古老的光合自养型微型藻,属低等植物,因其体在显微镜下呈螺旋状而得名。它不仅营养最丰富、最全面、最均衡,是地球上名副其实的营养冠军,而且高光效,适应性强,生长周期极短,繁殖极快,产量特高,人工养殖效益特佳,前景无比广阔。

一、正确处理螺旋藻的生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养殖螺旋藻最重要的条件是光照、温度、培养液和通风等。培养液的PH值、深度、流动、排氧及营养元素的合理供给,都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池应建在水质好、光照条件适宜、场地宽阔的地方;PH值范围为7—11,最好是8—9;水深在0.2— 0.3米之间;水温18—38℃,最好在26—32℃。

二、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目前国内外生产上的主要养殖品种是钝顶螺旋藻(原产于非洲乍得湖)和极大螺旋藻(原产墨西哥)。我国藻类学家在河北省黄骅县沿海发现适于温带生长的螺旋藻自然变异品系,经鉴定为钝顶螺旋藻品系6(S6);我国又从乍得引进钝顶螺旋藻品系1(S1);我国还已培育出螺旋藻ST—6品系和盐泽螺旋藻。这些品种(品系),都可因地制宜地予以选用。其中S6适合我国北方生长,而盐泽螺旋藻则为适应高温、盐水和海水生殖的藻种。

三、从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养殖方式:

1、家庭养殖。可以选购“螺旋藻家庭培养仪”,也可自选搪瓷盆(最好全白色)或缸钵,但铝盆不能用。养殖规模应以人年耗用螺旋藻量而定。如使用36厘米的脸盆,一名儿童需 12只,而1名成年人则需20只左右。

2、简易养殖。主要是指设备简单,养殖池可以就地取材,只要不漏水就行。池深30厘米,面积应尽可能地大一些,可按一个成年人

1、5m2计。

3、天然湖泊养殖。螺旋藻原本是自然生长在咸水湖泊中的原始藻,利用天然湖泊养殖是最原始、也是最经济的生产方式。其对设备要求很低,只需在打涝和加工上投资,湖水的肥力可以由其自然恢复。但由于螺旋藻对光照、温度、PH值等有特殊要求,不是所有湖泊都能养殖,而应通过实验、研究,选择适宜其生殖的湖泊(如我国云南省程海湖等),进行养殖。

4、工厂化养殖。设备先进,规模宏伟,要求严格。当前,养殖池以跑道式椭圆形水泥池为好;养殖面积最好是

1、5万m2为一个单元。可采用开放式培养,也可进行封闭式生产。开放式培养是一种接近自然的生产方式,分淡水制、海水制,多数培养池都设计成可循环式,用搅拌机搅动,培养液的深度为15— 25cm,以日光为光源和热源。封闭式生产是指在一密闭的生物反应器内借助自然光或人工光照进行工厂化繁殖螺旋藻的一种生产方式。具体说来,又可分为自然光源(自然光源生物反应器)和人工光源(人工光源生物反应器)两种方式。

四、切实掌握螺旋藻养殖的关键技术:螺旋藻需要的营养元素除氮、磷、钾外,最大的需求量是碳源(CO2)。其主要营养盐配方为小苏打、食盐、硫酸钾、硫酸镁、硝酸钠、氯化钙、亚硫酸铁等。其生产过程:藻种培养池(原原种)→一级培养→二级培养→生产池→采收→冲洗→脱水→喷雾干燥→杀菌→检验 →包装→入库→药品级、食品级(或脱水→自然干燥→饲料级)。

五、螺旋藻敌害生物的防治:螺旋藻培养中出现的污染生物种类很多,危害最大的则是能在藻液中迅速大量繁殖的种类。如大型的轮虫可直接吞食藻细胞,敌害生物分泌的代谢产物对藻细胞的毒害作用极大。对敌害生物应以预防为主,要严格防止污染,保持培养藻类的生长优势和数量优势,保持藻类的良好生长,并做好藻种分离、保存及供应工作;同时,也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可用过滤方法清除大型敌害生物,可用药物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还可改变环境条件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350946

8、html

“生态堡”生物家电是由中国科学院、全国高技术产业化协作组织(CHC)中试基地等单位联合研发的集生物、电子、化合技术于一体,国内外首创的高科技产品,该项成果在知识产权方面申报了11项国内外专利,目前已获5项国家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获得多个权威机构的权威认证,该项目对于推进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提高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集产生鲜活螺旋藻、氧气和健康水于一体的“生态堡”生物家电-被列入“中国工业(500项)重大科技产业化成果”之一。

保健食品专家!

鲜活螺旋藻所含植物蛋白、维生素、生物活性元素等营养物质特别丰富、质优,保健疗效显著。

“生态堡”生物家电每天可自动产出鲜活螺旋藻25~35克以上,能满足家庭日常保健营养之需。产出的新鲜螺旋藻呈天然绿色,因未经过任何加工,无工业污染、无异味,品质100% 纯正、营养成分100%,经常食用使体质强健,增强免疫力,实现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健康长寿。

居室天然“氧吧”!

鲜活螺旋藻生长过程中能释放大量氧气,产氧效率是植物的20倍以上,能显著改善室内空气,提高空气质量,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大自然森林般的富氧新鲜空气。

居室空气“清新机”!

鲜活螺旋藻在光合作用下,可消耗室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等有害气体,同时释放氧气,起到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参考资料:http://www.***.cn。

蟹塘金鱼藻的栽培技术?

5、蟹塘金鱼藻的栽培技术?

金鱼藻别名松鼠尾、毛刷草,属沉水漂浮性水草,纲落泥无根,轮生8~10片针形叶,叶节间生芽分枝,枝条繁殖。该水草生长旺盛,嫩绿多汁,但草鱼、团头鲂不食,而河蟹特别爱吃。因此是河蟹的专用水草。每亩水面一季可产鲜草5000多千克,经济效益可观。现将金鱼藻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河蟹池种植管理  移栽时间在4月中下旬,或当地水温稳定通过11℃即可。起苗前要注意天气变化,栽雨不栽风,下雨天可以移栽,起大风禁止起苗移栽,防止嫩头失水枯死。将事先准备好的苗在下午3点之后起水理顺。如移栽池水深l.2~

1、5米,金鱼草藻的长度留

1、2米,水深0.5~0.6米,草茎留0.5米。准备一些手指粗细的棍子,棍子长短视水深浅而定,以齐水面为宜。在棍子入土的一头离10厘米处用橡皮筋绷上3~4根金鱼藻,每蓬嫩头不超过10个,分级排放。  移栽时做到,深水区稀,浅水区密,肥水池稀,瘦水池密,急着用则密,待着用则稀的原则,一般栽插密度为深水区

1、5米×

1、5米栽l蓬,浅水区l米×l米栽l蓬,以此类推。栽插时人不要下水,以防搅浑池水,影响蟹苗正常生长。先将池水放浅20厘米,用腰子盆或划子(小船)装好苗子,1人划浆1人栽插,轻拿轻栽,棍子入泥10厘米左右,草顶头齐水面为好。  (2)商品草种植管理  利用沟河湖滩或季节性水域种植金鱼藻,是一条致富创收的好门路。种植管理与河蟹池不同之处如下:  ①宜密不宜稀   要想夺高产,基本苗不足,产量就难以上去,按亩水域移栽l 200蓬为宜。  ②宜浅不宜深   移栽区水深最好保持l米之内,水过深纲粗叶少,产量低,商品利用率也低。   ③宜肥不宜瘦   凡是不能养鱼养虾的荒芜水面基本上都是劣质水域,移栽前捞去水苔和其它杂草,按每亩水面施过磷酸钙25千克作基肥,氮肥少施,以防绿藻占领水面。  ④采收与追肥  移栽到第1次收获大致50天。采收时将棍子拎起抖一抖,在水中转上4~5转,将棍子一横2手往上一拎,l蓬草就是1个大纱锭。起l排留3 排,第2次收获需间隔30天左右,收3排当中的l排。第3次以后不需间隔多少天,只要核上价随时都可采收。为了保持鲜草的新鲜度,必须在上午8点钟之前运输投放结束。每次采收后亩水面施标准复合肥4千克。  (3)金鱼藻越冬管理  金鱼藻分布世界各地,不需人工保护也能自然越冬,越冬时嫩头死去,老茎沉水越冬。但人工保护苗能提前1个月移栽,可及时供应蟹池所需。  选择排灌方便处建越冬池,池宽2米,长3米,可供l亩水面种苗,按需建池。池深

1、5米,水深0.5~0.6米。10月中旬采集种苗,种苗茎长50厘米, 3~4根为l蓬,按移栽方法挨一挨二扦插,以苗头互不相挤为好。12月中旬将池水加到l.2米,扣上塑料拱棚,四周封严压实。翌年2月下旬将池水降至l 米,每平方米用过磷酸钙20克,加细土0.5千克撒施,3月下旬揭膜炼苗,4月中下旬即可起苗移栽。

金鱼藻种子怎么种植技术小范围的

6、金鱼藻种子怎么种植技术小范围的

金鱼藻种植适合密集而不能稀疏。养殖者要想夺得高产,基本苗不足,那产量就难以上去。一般来说,养殖这种水草,应该按亩水域移栽200蓬为宜。

养殖过程中肥料应该肥而不能瘦。如果选择那些不能养鱼养虾的荒芜水面种植金鱼藻。这些较劣质的水域在种植前应该捞去水苔和其它杂草,然后按照每亩水面施过磷酸钙25千克作基肥,氮肥少施,以防绿藻占领水面。然后在栽种金鱼藻。

种植金鱼藻的水域不能过深,一般保持在1米范围之内最合适。因为,水过深纲粗叶就会少,使得产量大大降低,水草的利用率也降低,从而降低种植金鱼藻的商业价值。

此外,正常情况下,从栽种金鱼藻到第一次采收一般为50天。采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要将棍子拎起抖一抖,在水中转上4-5转,将棍子一横两手往上一拎。而第二次采收的时间应该是在30天后,第三次采收只要相隔几天即可。 中国有机农业网。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