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种植猴头菇,求猴头菇种植方法...

东北种植猴头菇

1、东北种植猴头菇

猴头菇的种植因为培养料适于偏酸性的。必须的生产工艺是无法简单的。必须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否则很难达到优质高产。你可以登录江苏食用菌网。那里有猴头栽培的技术视频。可以参考一下。

求猴头菇种植方法...

2、求猴头菇种植方法...

猴头菇塑料大棚栽培

猴头菇是一种具有特殊风味和较高营养保健价值的中高档食用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猴头菇的销售市场逐步扩大。普及猴头菇栽培既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又可帮助菇农致富。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

一、塑料大棚建造

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环境洁净地方建棚。大棚规格:东西长45米左右(根据栽培规模大小确定),南北宽8米,北墙高(含下挖深度)

2、8米,南墙高

1、 6米,南北每隔15米砌一分隔墙。墙为砖结构,北墙为双层空心墙,以利保温;南墙每隔3米设两窗以便通风。棚内地面下挖50厘米,棚顶面采用无滴膜覆盖保温。有条件的菇农也可利用冬暖蔬菜大棚进行猴头菇栽培。

二、栽培季节

根据猴头菇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应用塑料大棚栽培,在山东一般应于10月中旬制栽培袋,约经一个月的培养至1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翌年3月上中旬出菇结束。

三、栽培袋的制备

1.培养料配制 配方①:棉子壳90%,麸皮8%,石膏1%,过磷酸钙1%。配方②:棉子壳58%,杂木屑30%,麸皮10%,石膏1%,过磷酸钙1%。配方③:棉子壳50%,玉米芯粉38%,麸皮10%,石膏1%,过磷酸钙1%。将上述各配方原料拌匀,按料水比1:

1、2~1:

1、4加水调至含水量65%。

2.装袋 采用15厘米×32厘米~34厘米×0.04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 料重约0.4千克~0.45千克。料要适度压紧,然后用绳所紧袋口。

四、灭菌

1.常压灭菌 将培养料袋分层置放灭菌锅内,加热至100℃,保持10小时,停火焖5小时~6小时,然后将袋取出冷却接种。

2.高压灭菌 用大容量高压灭菌锅,料袋亦分层放置,保持压力

1、 2千克/平方厘米2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压力为零时,开锅盖将料袋取出冷却。大容量灭菌锅灭菌时,如将压力升至

1、 5千克/平方厘米则易发生熔袋、胀袋现象,影响灭菌效果。

五、接种与培养

当料袋冷却至30℃以下时移入接种箱接种,接种箱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灭菌,20分钟进行无菌操作接种。接种从料袋两端进行,一般每瓶菌种可接25袋。接种后可将料袋直接移入大棚培养发菌。移入前大棚应充分消毒,开窗降低棚内温度,用石灰水喷洒地面和四壁,然后用甲醛或硫磺密闭熏蒸24小时。如采用冬暖蔬菜大棚栽培猴头菇,可先将接种后的料袋单独置于培养室培养至菌丝吃料深达2厘米左右,再移入大棚内继续培养。料袋呈墙式排放,每行叠放6层,底面铺一层砖,行间距60厘米,以便于管理。

发菌培养期间要加强通风管理,棚顶适当加放草帘遮荫,控制棚内温度不超过27℃,约经30天,菌丝接近发满时,倒袋检查,清除有较重杂菌污染的菌袋,生长健壮的菌袋即可进行出菇管理。

六、出菇管理

将发满菌的菌袋两端所绳解开,轻拉袋口随即复位,以改善菌袋内部通气条件。将棚内湿度提高到85%以上,保持棚内温度在10℃~20℃。进入11月下旬后,北方地区日照增温强度明显减弱,白天可适当去草帘增加日照增温,夜间盖草帘保温。如光线强,棚内温度偏高,白天可适当加盖草帘遮荫。晴暖天气,轻开南面窗户适度通风。一般经7天~10天即开始现蕾,再经10天~15天猴头菇子实体菌刺长约0.5厘米~1厘米时即应及时采收。采收后要消除菇根,继续培养。严冬季节,如大棚保温效果差,可暂停出菇管理,至2月上旬气温回升后再行管理。一般可收2潮~3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00%。由于大棚保温性能好,冬季棚内蒸发量小,因此管理中应适当减少喷水次数,严禁向袋口、菇蕾 喷水,以免引起菇蕾腐烂。

对出过2潮~3潮菇的菌袋,可采用覆土畦栽的办法,其生物效率一般可超过120%。其方法是:在棚内挖宽

1、2米,深25厘米的畦,将菌袋脱去塑料袋,3个~4个一束竖置畦中,上盖约2厘米厚的细壤土,浇透水,以后保持畦内潮湿状态,约经15天左右,可出一潮菇,菇体大者直径可达25厘米以上。至菌刺长达0.5厘米时即可小心采收,将粘有泥土的菇柄部分用刀削掉,即可出售或加工。

应用此法可将出菇期延长至4月中下旬。该办法也可用于未出菇的猴头菌袋栽培,增产效果亦十分明显。

东北仿野生木耳的种植技术?

3、东北仿野生木耳的种植技术?

在湖北省武汉市传授平菇/蘑菇/香菇/黑木耳/金针菇/茶树菇/秀珍菇/鸡腿菇/杏鲍菇/草菇/灵芝/猴头菇/蛹虫草等市场上所有热销和珍稀食用菌品种的菌种制种和出菇栽培全套新技术。具体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菌袋生产培养、出菇管理、菇房规划、大棚搭建、选种育种、分离保藏、提纯复壮、病虫害防治、加工储藏、野生菌驯化等食用菌新技术,还有销售技巧和销售渠道等。专业老师进行技术讲解与学员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学员亲手配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培养、出菇管理等,每个学员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食用菌技术。随到随学,发教材、送菌种,包吃住到学会为止,终身技术支持。

东北仿野生木耳的种植技术

4、东北仿野生木耳的种植技术

在湖北省武汉市传授平菇/蘑菇/香菇/黑木耳/金针菇/茶树菇/秀珍菇/鸡腿菇/杏鲍菇/草菇/灵芝/猴头菇/蛹虫草等市场上所有热销和珍稀食用菌品种的菌种制种和出菇栽培全套新技术。

具体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菌袋生产培养、出菇管理、菇房规划、大棚搭建、选种育种、分离保藏、提纯复壮、病虫害防治、加工储藏、野生菌驯化等食用菌新技术,还有销售技巧和销售渠道等。

专业老师进行技术讲解与学员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学员亲手配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培养、出菇管理等,每个学员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食用菌技术。随到随学,发教材、送菌种,包吃住到学会为止,终身技术支持。

猴头菇野生和人工种植营养区别

5、猴头菇野生和人工种植营养区别

我替你找出来,省得你麻烦

猴头菇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猴头菌性平,味甘能利五脏、助消化、滋补、抗癌、治疗神经衰弱,国内已广泛应用于医治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试验反复证明,猴头菇药用价值不断地在挖掘出新的内涵,猴头菇的药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抗溃疡和抗炎作用。

2、抗肿瘤作用

3、保肝护肝作用

4、抗衰老作用

5、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增加心脏血液输出量,加速机体血液循环。

6、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猴头菇是蘑菇的一个种类,生长在柞树干上。刚生出时呈乳白色,逐渐转微黄,采集干燥后变为黄褐色,形状酷似猴子脑袋,故称为猴头菇。猴头菇是一种著名的食品,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猴头菇也是一种名贵药材,能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猴头菇主要产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区。

又叫猴头、猴头菌,因其外形酷似小猴子的头而得名。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长期以来,人们把它同熊掌、海参、鱼翅共同列为“四大名菜”,或把它与燕窝相提并论。它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民间谚语有“多食猴头,返老还童”之说。

猴头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血液循环,能降低血胆固醇含量,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食品。它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以延缓人体衰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猴头能抑制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的合成,从而可以预防消化道癌症和其他恶性肿瘤。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的疗效令人瞩目。经过蒸煮于睡前食用,对患有气管、食道及平滑肌组织疾患者有保健作用,可安眠平喘,增强细胞活力和抵抗力。

老少皆宜。有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患有咳喘的人均可食用。

适用量:干猴头菇每次20克。

温馨提示:人工培育的猴头菇营养成分高于野生的。食用猴头菇要经过洗涤、涨发、漂洗和烹制四个阶段,使猴头菇软烂如豆腐时,其营养成分才能完全析出。

一、概述

猴头菇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药用真菌,素称“蘑菇之王”,它与熊掌、燕窝、鱼翅并列为四大名菜,自古以来被誉为“山珍”。

在我国,猴头菇主要生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贵州、山西、河北及湖北等。猴头菌多属腐生型食用菌,我国1959年开始人工栽培研究成功。1979我国猴头菌产量已居世界各国之首,产品已畅销全国,并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猴头菇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每100g干猴头菌中含水

10、2g、蛋白质2

6、3g、脂肪

4、2g、碳水化合物4

4、9g、粗纤维

6、4g、钙2mg、磷856mg、铁18mg、硫胺素0.69mg、胡萝卜素0.01mg、核黄素

1、89mg。

猴头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助消化,利五脏,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神经衰弱等有特异疗效,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猴头菌中含有多糖、多肽类物质,对消化道中肿瘤有一定的治疗和抑制作用。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猴头菌的外形似猴子的头,因而得名。孢子透明无色,表面光滑,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大小约

6、5-

7、5um×5×

5、5um。菌丝细胞壁薄,具横隔,有锁状联合。菌丝直径为10-20um。

子实体呈块状,扁半球形或头形,肉质,直径5-15cm,不分枝(与假猴头菌的区别)。新鲜时呈白色,干燥时变成黄色至浅褐色。子实体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菌刺密集下垂,覆盖整个子实体,肉刺圆筒形,刺长1-5cm,粗1-2mm,每一根细刺的表面都布满子实层,子实层上密集生长着担子及囊状体,但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

2、生长发育

猴头菌的生活史从担孢子萌发开始,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体,但不能形成子实体。只有两种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通过异宗结合后才能形成有生育力的双核菌丝。此时菌丝组织化,最后形成子实体。

3、生长发育条件

野生猴头菌多发生于森林不太稠密,空气较流通,湿度较高及20℃左右的环境条件。

(1)营养

猴头菇属木材腐生菌,分解木材的能力很强。能广泛利用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及维生素等。人工栽培时,适宜树种的木屑是最经济而优良的碳源。而甘蔗渣、棉籽壳等也是理想的碳源。麸皮和米糠是良好的氮源,其它能利用的氮源还有尿素、蛋白胨、铵盐、硝酸盐等。

生长发育过程还要适宜的C/N比,菌丝生长阶段以25:1为宜;子实体生育阶段以35-45:1最适宜。此外,猴头菌在生长中还要吸收一定数量的磷、钾、镁及钙等矿质离子。

(2)温度

猴头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4℃,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6℃,菌丝代谢作用停止;高于30℃时菌丝生长缓慢易老化,35℃时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2-24℃,以18-20℃最适宜。当温度高于2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或不形成子实体;温度低于10℃时,子实体开始发红,随着温度的下降,色泽加深,无食用价值。

(3)水分和湿度

培养基质的适宜含水量为60-70%,当含水量低于50%或高于80%,猴头菌原基分化数量显著减少,子实体晚熟,产量降低。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菌丝培养发育阶段以70%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则需要达到85-90%,此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而洁白。若低于70%,则子实体表面失水严重,菇体干缩,变黄色,菌刺短,伸长不开,导致减产;反之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则菌刺长而粗,菇体球心小,分枝状,形成“花菇”。一个直径5-10cm的猴头子实体,每日水分蒸发量达2-6g。

(4)空气

猴头菌属好气性菌类,对CO2浓度反应非常敏感,当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时,就会刺激菌柄的不断分枝,形成珊瑚状的畸形菇,因此菇房保持新鲜的空气极重要。

(5)光照

猴头菌菌丝生长阶段基本上不需要光,但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需要有50lx的散射光才能刺激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光强度在200-400lx时,菇体生长充实而洁白,但光强高于1000lx时,菇体发红,质量差,产量下降。

猴头菌子实体的菌刺生长具有明显的向地性,因此在管理中不宜过多地改变容器的摆设方向,否则会形成菌刺卷曲的畸形菇。

(6)酸碱度

猴头菌属喜酸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在pH

2、4-5的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以pH4最适宜。当pH在7以上时,菌丝生长不良,菌落呈不规划状。子实体生长阶段以pH4-5最适宜。

三、栽培技术(以袋栽培为例)

1、品种选择

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有C

9、H

11、H

5、2

8、H40

1、H80

1、Hsm。出菇快,产量较高的优良菌株主要有C

9、H

5、28。

2、栽培季节

猴头菌的栽培季节,应根据其子实体生长温度以16-20℃为最适宜的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一般春秋两季均可栽培,华南地区春季在2-3月开始接种,秋季以9-10月接种栽培为佳。

3、培养料的配制及装袋

培养料的配制:

(1)培养料的配方:

① 棉籽壳50%,木屑30%,麦皮16%,石膏或碳酸钙2%,糖1%,过磷酸钙1%。

② 草粉50%,木屑26%,麦皮20%,石膏或碳酸钙2%,糖1%,过磷酸钙1%。

③ 木屑6

9、5%,麦皮25%,黄豆粉2%,石膏或碳酸钙2%,糖1%,尿素0.5%。

配制时,先将主料拌和均匀,再将其它辅助料如石膏粉、过磷酸钙或糖等溶解于水后,缓慢喷洒入培养料中,料:水=1:

1、2-

1、5,使含水量达到70%左右。拌料后,将料堆成堆稍闷半小时,使料充分湿润,而且吸水均匀,防止干湿不匀现象。因为猴头菌喜欢酸性,培养料中不宜加石灰,使料的pH控制在4-5之间。

(2)装袋:前装培养料的塑料袋规格不一,但以15×5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常用,每袋可装干料0.2-0.25kg。装料前先将袋口一头用线绳扎好,装料时将料压实,上下松紧度要一致,且袋口要擦干净,以避免杂菌从袋口侵入。装满料后,从中央打上通气接种孔,再用线绳将另一口扎紧。

4、培养料的消毒:采用高压消毒灭菌,也可采用常压灭菌,当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4h以上,停火后再密闭4-6h。

5、播种发菌

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每袋接5个穴,接种后,将菌筒搬入培养室,按“井”字形堆叠发菌,培养室内温度维持20~25℃,空气湿度65%左右,遮光培养。于菌丝生长旺盛期(接种后15天左右),温度降低至20℃左右。经20-28天培养,菌筒的菌丝基本长满,应及时将菌筒搬入菇棚进行催蕾出菇。

6、出菇期管理:丝长满后,应进行条件改变处理,加大温差,给予散射光,并进行立架出菇。

(1)调节温度:实体形成后,温度应调节在14-20℃之间,以利其迅速生长,温度过高时,应早、晚开窗及时通风降温,以防子实体生长缓慢,应适当增加温度,促进其生长。

(2)保持湿度:水应掌握“勤喷、少喷”的原则。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左右。湿度过大,会引起子实体早熟,质量差;湿度过低,生长缓慢,易变黄干缩。

(3) 加强通风换气:持空气新鲜是促进子实体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如果通气不良,CO2过多,易出现珊瑚状畸形菇。

(4)掌握适宜光线:头菌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若光线不足,子实体原基不易形成,对已形成的子实体,甚至造成畸形菇。但要防止阳光直晒。

7、采收

一般猴头生长7-10天,当猴头菌刺约0.5cm时,即将产生孢子前及时采收。猴头采收后,清理菌袋菇根和老菌皮,扎紧袋口,继续培养10天左右即或形成第二批菇。一般管理好可采收3-4批菇,生物转化率达90-115%左右。

原料介绍

猴头菇与熊掌、海参、鱼翅同列“四大名菜”。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明清时期被列为贡品。

猴头菇是齿菌科菌类,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长约1~3厘米,它的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径

3、5~10厘米,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蘑”,又像刺猬,故国内外又有“刺猬菌”之称。

猴头蘑是食用蘑菇中名贵的品种。野生猴头蘑多生长在柞树等树干的枯死部位,喜欢低湿。东北各省和河南、河北、西藏、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四川、湖北、广西、浙江等省(自治区)都有出产。其中以东北大兴安岭,西北天山和阿尔泰山,西南横断山脉,西藏喜马拉雅山等林区尤多。

猴头蘑一般有拳头大小,在自然条件下发育较慢,但能生长巨大的菌体。

猴头蘑的品质要求:以个头均匀,色泽艳黄,质嫩肉厚,须刺完整,干燥无虫蛀,无杂质的为质量好。

营养分析

1、猴头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一种优良食品;

2、猴头菇含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调节血脂,利于血液循环,是心血管患者的理想食品;

3、猴头菇含有的多糖体、多肽类及脂肪物质,能抑制癌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合成,从而预防和治疗消化道癌症和其他恶性肿瘤;

4、猴头菇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多糖体,能助消化,对胃炎、胃癌、食道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的疗效令人瞩目;

5、猴头菇具有提高肌体免疫力的功能,可延缓衰老。

适宜人群

低免疫力人群,高脑力人群;对菌物食品过敏者慎用。婴儿和老人均可食用。

有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患有咳嗽的人均可食用。

烹饪指导

食用猴头菇要经过洗涤、涨发、漂洗和烹制4个阶段,直至软烂如豆腐时营养成分才完全析出。另外霉烂变质的猴头菇不可食用,以防中毒。

食疗作用

性平、味甘。利五脏,助消化;具有健胃,补虚,抗癌,益肾精之功效;

主治食少便溏、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食道癌、胃癌、眩晕、阳痿等病症。年老体弱者食用猴头菇,有滋补强身的作用。

其他相关

在过去猴头菇一直都是野生的,多产于大山林中的荫蔽处。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到深山密林里采集野生猴头菇作为食品和药物的习惯。据说,至今在河南伏牛山一带的群众中还流传着唐代士卒在山林中采食猴头菇的故事。

备注

选购猴头菇:新鲜时呈白色;干制后呈褐色或金黄色。其质量以形体完整无缺、茸毛齐全、体大、色泽金黄色者为好,否则,质量就差。

猴头菇的泡发方法:干猴头菇适宜用水泡发而不宜用醋泡发,泡发时先将猴头菇洗净,然后放在冷水中浸泡一会,再加沸水入笼蒸制或入锅焖煮。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将猴头菇泡发好了,在烹制前也要先放在容器内,加入姜、葱、料酒、高汤等上笼蒸后,再进行烹制。

猴头菇那里的质量好

6、猴头菇那里的质量好

额呵呵!!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如果说野生的猴头菇虽然珍稀但产地和品种确是很多,可以说各省都有出品而且品种至少不下10种都是非常珍稀的,如果说人工种植的,也是全国各地方都有培植,产量最大的应该是东北三省,说质量哪个地方的好这就难定夺了,因为人工的猴头菇品质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一是蛋白质含量、二是体态是否规整、三是成熟度既不能不够又不能过之,而这些因素与培养基成分和种植的管理紧密相关,这就不是那个地方特有的环境可以造就的,说白了这是看技术而不是依靠特有地理环境的东西,哪个地方都有可能出好东西!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