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桑果的种植技术,桑葚种植方法和技术

大棚桑果的种植技术

1、大棚桑果的种植技术

1、栽培季节:莴苣生长期较短,一般春秋两季都可栽培。在长江中下游以栽培春莴笋为主。

春莴笋是在第一年秋、冬播种,第二年春季收获,如本地区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秋分至寒露)播种育苗,1l--12月定植,次年4—5月采收。但不宜播种过早,以免在严冬前形成嫩茎,越冬时遭受冻害;过迟播种则植株形成肥大的茎部时正值高温季节,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2、播种育苗主要栽培茎用莴苣(即莴笋),并以春季栽培为主,因此,都行育苗首移栽。苗床应选择疏桦肥活、排水良好的土地,播种前翻土晒白,施用少量腐熟堆肥或人粪尿,每亩15—20担,然后耙平。莴苣种子细小,苗床整地要细,土面应细碎平整。

春莴笋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时天气已冷凉,土壤温度适宜,种子发芽容易,不需低温处理。一般采用撒播, 每分地苗床用种子1—2两,可供定植一亩大田。播种要均匀,然后浇盖子粪,出苗前保持床土湿润。播种后7—10天出苗,齐苗后浇粪水二、三次,每次浇水量要充足。冬季天冷,生长缓慢,浇水、施肥可减少,霜冻前要注意防止冻害。年内少施肥。齐苗后一周,间苗一次,株间距璃0.5—1寸。

3、整地施足基肥:莴笋为耐肥蔬菜,应选择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栽培。一般土地需耕翻二次,深6—7寸,整平耙细后作高畦,每亩施人粪尿40担或腐熟杂肥、猪粪30—40担作基肥。秋莴笋在高温季节栽培,要选择质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

4、定植:春莴笋的苗龄期40—50天,具有4—5片真叶时为定植的适期。过早定植操作不便,且易埋没菜心影响生长;过迟定植,幼苗大成话比较困难,一般在苗床中先选取大的幼苗,分次定植。一般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的应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定植。定植密度因品种而不同。早熟品种,适于密植,株行距为5—6寸见方;晚熟品种为8—10寸见方。

5、田间管理:莴笋生长期较长,定植后气温低,幼苗生长缓慢,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也少。年前的田间管理工作,主要是在定植后浇一次水,成活后施一次稀人粪尿,上冻前再施重肥一次;如果栽植时未施基肥,年内应增施一、二次人粪尿,每次约30担。每次施肥前进行中耕,使土壤疏松,以便白天吸收夏多的热量,利于根系生长。年内应适当控制浇水和施肥,促使植株生长老键,提高抗寒能力。开春天暖后应施追肥以促进叶丛生长。当花茎开始膨大时,应当及对供应充足的养分及水分,以利形成肥大而柔嫩的茎部。

此外,对迟熟的加工用品种,在株高

1、2尺左右时将顶端摘除,促使嫩茎肥大。

6、病虫害防治

霜霉病:霜霉病是莴苣的主要病害,春秋二季均会发生,特别在春季雨水多时最易发生,一般在清明前后叶丛封垄时开始,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喷洒波尔多液(硫酸铜半公斤、生石灰半公斤,水76—100公斤)或65%代森锌半公斤,加水250公斤,每隔10—14天喷一次,连续防治二、三次)。

蚜虫:又名腻虫,一般在天干时易发生。蚜虫群集叶背,吸取汁液。造成被害植株生长矮小;叶片裉色,斑剥, 卷缩转黄。防治方法如下:

常用的药剂有:4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喷洒防治。

桑葚种植方法和技术

2、桑葚种植方法和技术

1、大棚建造:选地势平坦,向阳避风的地方建大棚,以东西长60米、宽10米为宜,后墙高

2、8米,大棚主拱圈从拱顶到拱脚的高为

3、8米,前沿高1米,后墙和西墙厚度60厘米以上。骨架采用双层镀锌钢管,东西向拉钢丝,钢丝间隔30厘米,南北向绑6厘米粗的竹竿,间距60厘米左右,扣棚时上覆无滴长寿膜,膜上盖5厘米厚的草苫或保温被,有条件的可设自动卷帘机。

2、栽植时间:棚桑葚栽植时间分春、夏两季,春季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季在6月上旬,春季栽植时要选粗1厘米以上、高

1、2米以上大苗定植,夏季栽植要用二年生或三年生大苗定植。

3、苗木栽植:苗木在大棚内南北向栽植,行距2米,株距

1、5米,亩栽植222株。栽植前顺行挖深50厘米、宽80厘米的定植沟,或挖60厘米见方的定植穴。定植沟内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亩施用3000公斤,并与土拌匀填平灌水沉实。定植后将土踏实,然后浇水2~3次,待苗木发芽时,亩追施尿素20公斤。经夏、秋生长,冬季便可扣棚。

4、合理树形:一般新定植的苗木应在距地面30厘米处短截定干。当年一般每株萌发新梢5~6个,待新梢长到20厘米时摘心。第2年桑椹成熟采收后,结合整形进行夏季修剪,可将所有的结果母枝,留2~3个芽进行重短截,促其萌发新梢,培养成为下年的结果母枝。短截时间宜早不宜迟,以保证新梢有充足的生长时间,积累营养进行花芽分化。

5、合理修剪:桑树的修剪手段年年如此,使之逐步形成低干树形,棚栽果桑修剪应本着“去弱留强、去劣留优”的原则,使枝干分布合理,发挥群体优势。冬剪时将纤弱小枝、腐虫枝从基部剪除,并对保留下的结果母枝进行短截,一般剪去枝梢顶端30厘米左右。

6、施肥灌水:休眠期在定植行中间开深30厘米、宽40厘米的施肥沟,每亩施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000千克,并混入复合肥25千克。果实采摘后结合重剪,每亩施尿素20千克。萌芽后,可用250倍尿素或350倍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5~7次,并结合喷洒1000倍爱密挺1~2次,以促进坐果,增大果实,促进早熟,提高品质。施肥后应及时进行浇水。在萌芽阶段和幼果生长期,果桑对水分需求敏感,必须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我想多知道的大棚的种植技术

3、我想多知道的大棚的种植技术

大棚果桑种植技术

果桑(桑椹)是我国第三代新颖果品的杰出代表,它含有丰富的果糖和人体所必需的16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果酸、果胶、花青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果桑不仅可以鲜食,也可加工成桑椹饮料、桑果酱等具有营养保健价值的、高品位的大宗系列新颖产品。春天栽植,初冬就可覆膜升温,一般春节前即可陆续成熟上市,当年亩产可达1000kg以上,以后亩产稳定在2000-3000公斤以上,每公斤售价100~150元,市场潜力大,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泛。

一、覆膜升温时间的确定

果桑和其他落叶果树一样,也需要一定的低温休眠过程。一般认为,果桑在深秋自然落叶后休眠或低温处理10~15天,就能顺利通过休眠期。覆膜升温时间一般掌握在12月1日前后最为适宜。覆膜过早,自然休眠不足,发芽、开花、果实大小参差不齐,影响产量及品质;覆膜过迟,达不到提早上市、抢争市场、获取高效的目的。

二、棚室温湿度的调控

盖膜前,应提早浇1次透地水,保证根部正常的水分供应及棚体内空气湿度的补充。实践证明,果桑发芽前,棚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上,开花期则要控制棚内相对湿度,一般掌握在50%左右;坐果后,棚内湿度提高到70%左右。为保证棚栽条件下果桑的栽培成功,升温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过急。开始升温时,白天一般掌握在15~18℃,最高不超过25℃;开始显露果穗时,白天控制温度在27℃左右,最高不超过32℃;夜间温度调整到15~18℃,目的是通过加大昼夜温差,促使桑果内的糖分转化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早上拉开草苫时,首先进行短时间的通风,借以排出棚室内过多的湿气;白天棚内温度达32℃以上时,一定注意控制温度,必要时揭边膜、放底风强行降温,否则,果叶易出现烫伤。

三、 种植密度与整形修剪

栽种密度过大,不利于棚内空气流通,会引发落果现象,而且给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密度过小,不能充分利用大棚的有效面积,影响单位面积产量。根据实践,大棚有效面积内,每亩栽种600株为宜。 一般新定植的苗木,应在距地面30cm处短截定干。当年一般每株萌发新梢5~6个,待新梢长到20cm时摘心。第2年桑椹成熟采收后,结合整形进行夏季修剪,可将所有的结果母枝,留2~3个芽进行重短截,促其萌发新梢,培养成为下年的结果母枝。短截时间宜早不宜迟,以保证新梢有充足的生长时间,积累营养进行花芽分化。冬剪时将纤弱小枝、腐虫枝从基部剪除,并对保留下的结果母枝进行短截,一般剪去枝梢顶端20cm左右。

此外,在正常管理条件下还要注意:①抹芽。主要抹除主干上萌发的不定芽、结果母枝基部的弱小芽。②摘芯。摘芯不仅能集中营养、促进生殖生长,而且还能强化光合作用,提高坐果率、增大果实,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施肥与灌水

休眠期,在定植行中间开深30cm、宽40cm的施肥沟,每亩施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000kg,并混入复合肥25kg;果实采摘后结合重剪,每亩施尿素20kg;萌芽后,可用250倍尿素或350倍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5~7次,并结合喷洒1000倍爱密挺1~2次,以促进坐果,增大果实,促进早熟,提高品质。

果桑施肥后应及时进行浇水。在萌芽阶段和幼果生长期,果桑对水分需求敏感,必须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五、 病虫害防治

果桑病虫害很少,主要有褐斑病、炭疽病、白粉病、桑尺蠖、桑毛虫、菱纹叶蝉、桑天牛等。可结合清理田园,将枯枝落叶焚烧后混入施肥沟埋入地下;萌芽前用400倍园艺清或600倍杀菌优进行杀菌;反季节栽培的果桑,很少发生害虫,如有发生,可在果实成熟采收后,针对重点集中防治。露天栽培阶段,注意防治桑天牛及蚜虫、白粉虱等害虫。(作者:赫建超)。

山东种植大棚台湾长果桑技术指导

4、山东种植大棚台湾长果桑技术指导

可以用大棚种植的。四季果桑是从台湾引进的最新桑果品种,国内目前种植的果桑一年只收一次果,而台湾特大四季果桑的特点是一年四季可以结果,高产稳产,第一批成熟的果在四月,百花争艳的时候抢先上市,价高好卖;第二批果在夏天,酸甜可口的桑果会给人们带来清爽的感觉;第三批果在国庆中秋期间,是最好的送礼佳品,特别抢手;第四批果在元旦春节期间,更是送礼佳果,供不应求。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