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品种的玉米适合鲜食,玉米种类大盘点?

哪些品种的玉米适合鲜食



1、哪些品种的玉米适合鲜食

玉米,是我们生活中1种非常常见的食物。其中鲜食玉米是1项低投入、高产出的较好选择,根据市场需求而适当种植,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下哪些品种的玉米适合鲜食。

1、 申糯3号。苗至采收需95天左有,夏播需80天,株高22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植株紧凑,抗病强,生长后期稍感大斑病。田间整齐度好,果穗长筒形,穗长24厘米左右,鲜穗均重350克以上,无秃顶,籽粒白色,糯性好,皮薄,品质佳,高产稳产。

2、 天彩2号。植株高度为210厘米,穗位高90厘米,株型较为紧凑,植株生长下粗上细,抗倒能力强,更适合在沿海等台风多发地区种植。植株叶片数约19片。果穗为长锥形,苞叶绿亮,穗长约19厘米,单穗毛重293克,单穗。

玉米种类大盘点?



2、玉米种类大盘点?

玉米是我们日常常见的1种食物,在超市我们经常会看到各色各样的玉米,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颜色多样的,有的是比较甜的有的是比较糯的。那么玉米种类有哪些呢? 1)甜玉米 甜玉米通常分为普通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甜玉米对生产技术和采收期的要求比较严格,且货架寿命短国内育成的各种甜玉米类型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2)糯玉米 糯玉米它的生产技术比甜玉米简单得多,与普通玉米相比几乎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采收期比较灵活,货架寿命也比较长,不需要特殊的贮藏、加工条件。糯玉米除鲜食外,还是淀粉加工业的重要原料。中国的糯玉米育种和生产发展非常快。 3)高油玉米 高油玉米含油量较高,特别是其中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到80%,具有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

又甜又糯的玉米是什么品种 又糯又甜的玉米是什么品



3、又甜又糯的玉米是什么品种 又糯又甜的玉米是什么品

1、又甜又糯的玉米有苏玉糯10号、美玉糯11号、珍彩糯1号、闽糯81

1、彩糯1732

2、密甜糯1号、花甜加糯81

8、金糯685等品种。这些品种产出的玉米都是非常香甜且软糯的,结合了甜玉米和糯玉米的双重优势,营养丰富。

2、密甜糯1号:密甜糯1号是优质甜糯玉米品种,这个品种的玉米籽粒为白色,果皮比较薄,口感既有甜玉米的清新脆甜,也有糯玉米的香糯软滑,口感非常的好,并且营养丰富!

3、花甜加糯818:花甜加糯818也是1种优质甜糯玉米品种,玉米棒子比较大,玉米粒为白色和紫色相间,非常的漂亮。同时,这个品种的玉米富含花青素,口感又甜又黏,非常的健康。

4、金糯685:金糯685是甜糯型鲜食玉米品种,颜色为白色,吃起来属于糯中带着。

玉米的品种有哪些?



4、玉米的品种有哪些?

说到玉米,相信那是1种无人不知的食物了,而且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但是对于玉米的品种,知道的人并不多,而且在大家的印象中,玉米就只有那么的1两种,其实不止的,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下玉米的品种有哪些。

1、 保玉1号。保玉1号由江苏保丰集团有限公司育成,属中熟半紧凑型普通玉米。该品种出苗快而齐,苗势强,叶鞘紫红色,生长势强,叶片深绿。株型半紧凑。花药浅绿色,颖片绿略带红边,花丝淡绿色。果穗筒形,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穗轴白色。

2、 苏玉31。苏玉31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成,属中熟半紧凑型普通玉米。该品种出苗快而齐,苗势强,幼苗叶鞘紫色,生长势强,叶片绿色。株型半紧凑。颖片浅紫色,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红色。

有哪些好吃的甜糯玉米品种呢?



5、有哪些好吃的甜糯玉米品种呢?

1、万糯2000 万糯2000是适种范围最广的糯玉米新品种,全国南北方都可以种植,亩产量非常高,最高达到3000斤。万糯2000品种的籽粒白色、硬粒型、籽粒皮薄无渣,籽粒粘软,糯种带甜,口感非常的好,果穗凉后不返生,可以鲜食,也可以速冻加工,是国内鲜食玉米市场和速冻玉米市场的首选白糯品种。

2、万糯2018 万糯2018株高230~236厘米,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穗轴白色,果穗大,穗型漂亮,且商品性好,籽粒品质非常突出,皮薄无渣,糯性好,粘软,糯中带甜,口感好,果穗凉后不返生。夏播1般亩产鲜穗2030斤,。

1般鲜食玉米都包括哪些玉米?为什么要种植鲜食玉米



6、1般鲜食玉米都包括哪些玉米?为什么要种植鲜食玉米

鲜食玉米是指在乳熟期采摘果穗用于蒸煮食用的玉米,因其用途和食用方法类似于蔬菜,也被称为蔬菜玉米,又可加工制成各种风味的罐头和加工食品冷冻食品,又称之为“罐头玉米”。其季节性强,生育期相对较短,出量大,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发展迅速。主要包括甜玉米(水果玉米)和糯玉米。甜玉米是以其籽粒在乳熟期含糖量高而得名,为玉米属的1个亚种。它起源于美洲大陆,由普通玉米发生基因突变,经长期分离选育而成的1类玉米的总称。糯玉米又称黏玉米,最初由于其干籽粒切口似蜡质而得名。糯玉米起源于中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据曾孟潜( 1。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