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横向种植技术,紫山药横向种植技术视频教程

山药横向种植技术

1、山药横向种植技术

山药种苗可采用块根培育,可选用无病斑、重100克左右的山药尾子作种段。一般在冬前结合盘地,盘地的深度以70-80厘米为宜,盘地时要保持地表25厘米左右的熟土层不要下移。如每亩拌入腐熟的麦秆500-600公斤则为最好。

紫山药横向种植技术视频教程

2、紫山药横向种植技术视频教程

紫山药也称“紫人参”,又名薯蓣和长芋,以其肥大的块根或圆柱状根供食用。块根中含有蛋白质

1、5%,碳水化合物

14、4%,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胆碱等,营养价值极高。  

据本草纲目药书的记载,紫山药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既是餐桌佳肴,又是保健药材,是不可多得的高级食补品。经常食用,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的抵抗力,降低血压、血糖、抗衰益寿等,还有益于脾、肺、肾等功能,是很好的食补材料,现已列入《抗癌中草药大辞典》。紫山药无毒、无公害,常食可健身强体,延缓衰老,不愧为当今世界菜药兼用型的大众化天然绿色保健滋补食品之王,不愧被人们称做为==“蔬菜之王”之美誉。  

紫山药适应性很强,无论在海拔67米的谷地,还是1900米的高山,它都生长良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其种植技术如下:  

一、种薯选择与保存  

每年霜降后,采挖紫山药上市,售前选择无病斑、无腐烂的大块茎作薯种,收集后选一块墒情好的土地覆土15厘米保存,待来年开春时取出栽植。  

二、.薯地选择及整地作畦  

薯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PH值为

4、5-

6、5,呈微酸性的砂质壤土,有条件的可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紫山药入根较深,要求深耕,精细整地,并按照畦宽50厘米,畦高30厘米,沟深15—20厘米的标准作畦。  

三、适时播种或育苗  

薯种要按3厘米×3厘米面积纵切成薯块,每个薯块都应带有顶芽,并将切好的薯块用草木灰沾种,并晒1—2小时,然后放在室内2—3天,待切面愈合后播种,下种时薯块要离穴肥3厘米左右,并且要薯皮面朝上,然后盖上2—3厘米厚的泥层,以利于播后出苗。一般要求在5月初(立夏前后)直接播种或在4月初选用土壤肥沃的田块作苗床,采用地膜搭架育苗,待苗高3厘米左右时移栽。  

四、合理密植  

采用宽窄行的方式挖沟栽植,宽行80厘米,窄行50厘米,株距50厘米,每亩栽植2000-3000株。挖沟栽植时,先把沟内25厘米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25~30厘米,每亩用腐熟的农家肥2000公斤、磷肥50公斤、钾肥30公斤、尿素15公斤拌匀后施入沟中,稍加挖翻,使之与下层土混匀,盖上从沟中挖出的熟土5厘米,再栽植薯种,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回填沟内覆盖薯种12~15厘米,浇一遍水,即栽种完毕。  

五、搭“井”字架通风透光  

谷雨过后,紫山药的藤茎生长迅速,若任其自然生长,则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的提高,因此,必须适时搭架。选用长3米、直径6~8厘米的木棍或竹杆作架材,棍与棍之间离距为2米×

3、5米,每亩栽100根,棍尖端插入土中40厘米,在棍与棍之间离地面80厘米处拉一道铁丝相连,往上共拉三道铁丝,棍桩顶部平面拉成“井”字型铁丝网,为利于藤茎上架,在苗高40厘米时每株苗旁竖一根长1米的竹竿,用细绳或线把藤茎缚在竹竿上引其上架。此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降低架内湿度,减少病害的危害,从而提高薯块产量。  

六、加强肥水管理  

一是施足基肥。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2000公斤、磷肥50公斤、钾肥30公斤、尿素15公斤拌匀作基肥,开沟深施后用泥土覆盖。二是当苗高达10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一次追肥,一般每亩施用稀薄人粪尿500-1000公斤。三是施好裂缝肥。8月底—9月中旬是薯块生长膨大的关键期,一般每亩用人粪尿1500-2000公斤直接兑水浇施根部或用15:15:15三元复合肥100—150公斤撒施于根部裂缝处,然后灌一次跑马水,以满足块茎膨大对肥水的需求。  

七、喷施多效唑促壮  

夏至至大暑期间,薯藤生长旺盛,此时喷施多效唑对藤蔓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新生侧枝减少,能使块茎增产15%以上。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0克兑水50公斤的溶液喷施。  

八、重施钾肥膨大块茎  

立秋至白露期间,是薯块形成和膨大时期,每亩分两次追施硫酸钾40公斤(每株每次10克,入土5厘米,每次间隔15天),然后选晴天下午每隔10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一次,共喷三次,到霜降时,地下的块茎已经充分成熟,即可陆续采收。  

九、其它栽培管理措施  

一是出苗后,要留强健主芽1—2个,同时进行抹除其余赘芽,以减少养分损失。二是当苗高30厘米时应及时做好立竿搭架工作,用

1、5—

1、6厘米长的小竹竿插成人字架或直立架,并及时绑蔓上架,使茎蔓缠绕向上生长,此时一般不需施肥,若草害严重的田块,则应在晴天时进行人工除草。三是当薯蔓生长中期时,容易产生薯蔓生长过盛而影响群体的通风透光,该时可采用15%多效唑控苗,一般每亩用20克多效唑兑水喷雾,从而提高紫山药群体的通风透光性,促进其生育中后期生物产量的增加。  

十、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紫山药的整个生育进程中,重点要做好茎枯病的防治,该病害一般在8月底—9月上旬发生,可用70%托布津或50%菌多灵800倍液喷施或浇施于根部进行防治。  

十一、适时采收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采收上市。   中国有机农业网。

铁棍山药的横向种植技术

3、铁棍山药的横向种植技术

山药横向种植技术

4、山药横向种植技术

山药种苗可采用块根培育,可选用无病斑、重100克左右的山药尾子作种段。一般在冬前结合盘地,盘地的深度以70-80厘米为宜,盘地时要保持地表25厘米左右的熟土层不要下移。如每亩拌入腐熟的麦秆500-600公斤则为最好。

哪里可以学习横向山药种植技术?

5、哪里可以学习横向山药种植技术?

山药又名薯蓣和长芋,属薯蓣科,以其肥大的块根或圆柱状根供食用。块根中含有蛋白质

1、5%,碳水化合物

14、4%,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胆碱等,营养价值较高。山药为多年生宿根性蔓生植物,喜温暖,不耐寒,块根10℃以上开始发芽,茎叶生长以25℃~28℃为最适,块茎膨大以20℃~24℃最快。我国除东北和西北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山药栽培。现将山药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一)土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粘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

(二)开沟整地 长根品种按行距1m,在田间挖南北向深沟,沟宽28~30cm,深140cm。挖时将上下层土分别堆放在沟的两侧,沟底20cm的沙土就地挖翻楼碎。经晾晒几天后,先将底层土耧平踩实,再分别填入下层土、上层土,每填20cm耧平踩实1次,要拾净所有瓦砾杂物。为便于开沟,一般都是先隔行开挖,待填平半条沟后,再开挖剩下的半条沟。

(三)种块处理 在种植前20~25d选符合所栽品种特征的无病块根上端较硬的根头作种,将其下端断面在消石灰粉中蘸一下,然后放太阳下晒几天,以杀菌和促进发芽。用根头繁殖不能扩大种植面积,若要增加繁殖系数,必须将块根切断繁殖。即选长1m左右,横径

2、5~

4、5cm的较细块根,切分成15~20cm长的若干小段,并用毛笔标记上、下端,然后将每个断面蘸石灰,横放太阳下晒种,一直晒到段头有细裂缝为止。晒种期要轻拿轻放,以防擦伤。同时要做好防风、防雨和防霜冻工作。

(四)种植 在当地气温回升到12℃以上,地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种植。华北地区多在4下旬,长江流域多在4月上、中旬,华南地区则在3~4月。种植前要在大田周围挖深围沟,深达1m左右,宽0.6~0.8m,并与外沟相通。田长超过20m的还要加开腰沟,以保证多雨季节迅速排水。然后在种植行中央拉绳,按行距1m沿绳开浅沟,深

5、6cm,在沟中用10~12cm粗的钢筋棍按株距20cm逐一打洞,深入松土层底部。将种薯的上端顺沟走向横放在洞口上,以引导新生的块根垂直下伸,生长粗细均匀,达到出口和收购的标准。排放好一沟后,随即覆土起垄,垄高10cm。

(五)施足基肥 下种后到出苗前,将种植沟两侧行间土壤深翻20~30cm,施入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要配合施用,施腐熟厩肥或粪肥2000~4000kg/667m2,外加尿素20~25kg,过磷酸钙15kg,硫酸钾25~35kg,并与翻土充分混合。

(六)田间管理 1.支架引蔓:山药一出苗就要及时搭支架引蔓向上生长,一般用细竹竿或树枝插搭人字架,架高以2~

2、5m为宜。如因材料所限,至少也要高达

1、5m。支架要安插牢固,防止被台风吹倒。2.中耕填土:生长前期应勤中耕除草,一般每隔半月进行1次,直到茎蔓已上半架为止,以后拔除杂草。要将架外的行间土壤挖起一部分填到架内行间,使架内形成高畦,架外行间形成深20cm、宽30cm的畦沟,以便雨季排水。3.追肥:在茎蔓已上半架时追施1次,根据植株长势施尿素10~15kg/667m2。旺苗偏少,弱苗偏多,以求全田平衡发展。以后在茎蔓满架时,如有黄瘦脱力现象,可再追施1次。4.灌溉排水:山药为耐旱作物,但为求丰产,也要适当浇水。一般在第1次追肥前后,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充分发白,应轻浇1―2次,至土壤表层润湿即可。以后到夏秋之交,如遇干旱炎热天气持续1周以上,也要清晨浇凉水抗旱。山药更怕涝,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达到田无积水。

紫山药定向种植技术视频

6、紫山药定向种植技术视频

形态特征:山药为薯蓣科草质藤本,根茎棒状,长达33~66厘米,最长达100厘米以上,根少分枝,白色根着生许多须根,粘性,断面茎细长,可达丈余。叶对生,叶形多变化,常为心脏形或剪形掌状,叶脉6~9出,叶腋间生有株芽(称零余子,也叫山药豆,山药蛋)可供繁殖材料,也可食用。白色小单生花,蒴果。生长环境山药要求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温暖向阳地方,但怕霜冻,忌连作。地理分布原产亚洲,我国自古栽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并有野生分布,主产于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栽培技术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和无有积水黏土,而且疏松紧密品质好,但产量低,背风向阳的地栽培为宜,然后冬翻66厘米左右,施足基肥5000千克,深翻50~60厘米,春季浅耕15~20厘米。播前浇透底水,整地作畦,多数采用垄作,垄宽120厘米,两垄间的沟作排水、灌溉。繁殖方法主要是用芦头和珠芽繁殖。芦头是山药收获时根茎的上端部分,是山药大田生产上惟一的繁殖材料,芦头多年连续使用容易引起退化,一般2~3年更新一次。⑴芦头繁殖10月份挖出根,选颈短、芽头饱满,粗壮无病虫害的山药芦头,16~20厘米长折下,于日光下略晒2~3天使伤口愈合,放在室内或室外挖坑,坑的深度及盖上厚度以使芦头不受冻为度。温度5℃左右为好。化冻后施足基肥,深翻26~33厘米,耕细整平,做成平畦或高垄,行距33~50厘米,株距16~20厘米,沟深16厘米,施腐熟的粪土和覆土,稍加镇压,栽后浇水。未出苗前用齿耙破除地表板结,保持畦面湿润,约15~20天出苗。⑵珠芽繁殖10月地上部黄了摘下珠芽(山药豆)放在室外用干沙贮藏,春天3月中、下旬取出,稍晒即可进行播种。行距20~26厘米,株距10厘米,沟深6厘米,栽2~3粒山药豆,覆土6厘米。半月后出苗,秋天挖出作种栽。田间管理苗高33厘米,搭支架,使蔓茎向上生长。5~8月份分次追肥,追稀粪和厩肥为主,结合浇水进行追施巴内达碧卡复合肥,生长期注意适时浇水、排水。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