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绘画作品有哪些?关于劳动的绘画作品(追加50)

双减政策绘画作品有哪些?

1、双减政策绘画作品有哪些?

双减政策绘画作品有如下。

1、阳光与花。我们教室里有好几盆绿萝,我经常为他们浇水,偶尔也为他们摘取枯叶,他们就是我这幅画的灵感来源。

2、蔬菜乐园。

3、白城奇莲。

4、等风吹来。

5、瞧!是小人国呀。

6、沿途心情。

7、美好时光。

8、地图。地图上是一条美妙的路,它连接了我想去的地方,我可以小池塘看小鱼,也可以去小花园看看花,还有我最重要家和学校。

关于劳动的绘画作品(追加50)

2、关于劳动的绘画作品(追加50)

《伏尔加河的纤夫》

大约绘制于1870~1873年。全画采用横向的长构图,把11个纤夫分成三簇,分别描绘出这些不同年龄、经历和个性的形象。他们承受着沉重的生活负担和贫困的折磨,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拖着沉重而疲惫的步伐,拉着船缆,艰难地牵引着身后的大船,在伏尔加河岸边踏着沙子吃力地往前走,整个画面表现了劳动者沉重的劳动和纤夫们不甘心忍受剥削和压迫的愤懑情绪,寄托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剥削者的强烈抗议。

《第二次收获》

[作者:朱利安•杜普荷 [法国,1851―1910年] 画布油画,100×12

7、50厘米 创作年代:1879

绘画;油画;画布油画;100×12

7、50 厘米

朱利安•杜普荷则在19世纪末全身心地投入了描绘农村传统题材的创作中。

他的学画生涯分别是在比尔斯、吕容和亨利•莱曼三个画室完成的。成为画家后,1876至1889年间,他定期在巴黎的画廊参加画展,并于1892年荣获法国“荣誉勋位团勋章”。

在描绘农民生活和四季农活的过程中,杜普荷获得了创作的灵感,画了一幅幅田园诗般的图画,以怀念一种行将消失的生活方式。《第二次收获》是19世纪末描写田园风光绘画作品中的代表之作,也是杜普荷作品中的精品

《拾麦穗的女人》

[作者:朱尔·布雷东;绘画;油画;画布油画;10

1、6×7

8、7厘米;创作年代:1863年。

朱尔•布雷东原籍库里埃,由于巴黎生活的压力和多病的身体,布雷东的一生都在这个小镇和巴黎的艺术氛围之间渡过。和米勒一样,布雷东也把周围农民的生活理想化了,这种乌托邦式的视角在他的画后题记中表述得更为清楚:他说农民过的是“艺术家的生活”,而他本人不过是个“画家农民”。在他的作品里,农村里的人永远是快乐的、热情洋溢的。

在这幅《拾麦穗的女人》中,画家布雷东用画笔制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光鲜的人物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构成一幅和谐、宁静的图画。象征着对法国农业传统的尊重 劳动虽然艰辛,然而在劳动中也会找到应有的欢乐。

莫奈凭什么达到绘画事业巅峰?

3、莫奈凭什么达到绘画事业巅峰?

通过对莫奈作品的研究可见莫奈很可能是凭借“植物”达到绘画事业巅峰,这在当时可算得上是“离经叛道”。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由于当时社会思想的解放,科学与民主的崇尚,所画的作品不再像中世纪的宗教禁锢时期那样死板僵硬。所表现的虽然与宗教人物与事件有关,却有了更多丰富的表现,画面形象饱满、生动。这个时候绘画的重心还是以人物为主。虽然已经是经历过思想解放,但在人们的观念中,人有着极其高的地位。风景等作为画中陪衬,地位较弱。 到了17世纪荷兰画派的风俗画家们,比如维米尔,他摆脱了教会束缚,很有个性的表现自己周围市井生活和平民形象,更加融入了人的生活气息。他们不是为教会服务而选择为市民阶层服务,此时的绘画融入了独立的静物画,对生活场景、生活用品、食物等的描绘,使得绘画的重心开始从人身上脱离出来。后来的19世纪印象派画家们,不满足于室内和宗教等的内容题材的束缚,将目光锁定于神秘、美丽、雄伟的自然之中,通过实地亲身写生来体验自然美带来的不同感悟。崇尚个人感受,光与色感知的表达,寻找并捕捉自然中那种瞬间偶然的美好。要知道,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都没有把自然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的,所以当时是很不被认可的,“印象派”一词最早也是一种讽刺的叫法。众所周知,莫奈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自然为主,多是通过实地写生得来,他不喜欢以往“理想主义”下既定的规则,什么文学、宗教故事,通通都没有实际写生来得真实亲切,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从小就是个不喜欢被束缚的孩子,不爱上学,感觉学校就像个“监狱”。莫奈的艺术生涯中,最被人们熟知的两个时期是以《日出·印象》为代表的在故乡勒阿弗尔居住的艺术道路中期阶段(1870-1899年),也是“印象派”面貌开端。另一时期是1900-1926年,就是以《睡莲》为代表的在法国吉维尼莫奈花园生活创作晚期阶段,“印象”的特点更加成熟。就是这个时期,植物小朋友们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莫奈绘画作品中最突出的表现。这或许不得不追溯到他与吉维尼小镇的邂逅。1883年,乘坐火车到处游走的莫奈,无意间经过了法国巴黎以西70公里的吉维尼小镇,被小镇的宁静气息和美好的自然环境所吸引,决定定居于此。居住在名为拉普雷斯瓦尔(Le Pressoir)的农舍。莫奈的绘画虽然特别有名,如今价值连城,但早期他也是经济拮据。为了节省开销,他和妻子会在花园里种一些蔬菜供家人食用。在过去租住房屋的时候,他就有种植花卉的爱好,待到经济有所好转,他就决定改造自家花园,为自己修建了一间“自然画室”。莫奈的绘画虽然特别有名,如今价值连城,但早期他也是经济拮据。为了节省开销,他和妻子会在花园里种一些蔬菜供家人食用。在过去租住房屋的时候,他就有种植花卉的爱好,待到经济有所好转,他就决定改造自家花园,为自己修建了一间“自然画室”。根据生长条件不同,花园分为水园和花园。平日里,他会在农舍周围闲逛,看到并认识了许多新奇的花花草草,后来都把它们种在了自己的花园里,也成为了他画中我们常见的“植物模特”们。莫奈在1897-1926年之间以《睡莲》为主题的画作大概有181幅,其中巨型《睡莲》组画,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情感上,都展示出了莫奈的艺术修养,虽然这时他的眼睛开始背叛他,眼疾使他无法捕捉到真实准确的色彩,只能依靠经验来判断,按照颜料盒上的标识选色。其次,莫奈的水园作品中,除了睡莲,他还会将自己建造的日式园林景色囊括其中。《日本桥》系列是他几乎失明的情况下画的。园林中的小拱桥配着水中的睡莲,水中的倒影以及道旁柳树、各类植物。同样的景物,却描绘了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心情下的体会与感知。鸢尾花,同样也是莫奈花园中最显眼的角色之一。种植在一些小径旁边,茂盛浓密,开花时节,真是能让人有种置身“花海”的感觉。

急求:关于徐悲鸿的绘画风格,要英文版介绍,要自己写的,不要电脑翻译

4、急求:关于徐悲鸿的绘画风格,要英文版介绍,要自己写的,不要电脑翻译

怎样正确对待儿童绘画的厌烦情绪

5、怎样正确对待儿童绘画的厌烦情绪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儿童画画,更重视通过美术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敞开儿童心灵,提高儿童素质,教会儿童绘画,培养绘画人才。使儿童在绘画中舒展自已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已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尤其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毅力、耐力。 举一个例子:有个小孩画了幅画,画面是一个大个子小孩在画的前面很神气,一个小个子小孩在大个子小孩的后面生气,一次一位心理教育家来串门发现这幅画问孩子:这个大个子小孩是画的谁呀是弟弟这个小个子小孩是谁呢?是我自已,那为什么你要把弟弟画得比哥哥大呢?因为弟弟得到都是大的多的,爸爸妈妈总是什么都让弟弟在先。原来这孩子误会爸爸妈妈对弟弟疼爱多一些,而冷落的自已,心中郁闷不满,把内心的情感用画表现出来。孩子的父母从此改变教育方法,使孩子心理得以平衡。 从这个例子说明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绘画是打开儿童心灵的钥匙。培养儿童绘画兴趣是美术教育的先导。儿童绘画有一个心理发生过程和规律,画面是与他的心理发展和绘画能力相符合的,儿童学画画应表现儿童的感受和天性,应具有儿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具有天真、童稚,有的人不理解这些,对儿童的画过份挑剔,常听说:这孩子尽胡画,哪有把人画的比子还高的?这画的什么呀?难看死了!常常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儿童画,要孩子照大人的想象画,画不好就命令:擦了再画!反复擦画,使儿童对画画产生畏缩情绪和厌烦情绪,限制了儿童的想象空间而失去绘画兴趣。因此我们应多注意儿童对画画兴趣的培养,按儿童心理特征采取游戏式的教学。例如:一次写生课教师把多种蔬菜、瓜果等写生模型装在一个袋子里,让孩子们伸手摸,谁摸着一样什么就画什么,在画画过程中进行,增强孩子的认知能力,孩子们从形到色都有具像的认识,画画的既快又准确,然后再根据孩子们喜好交换模型再画,有的孩子一幅画上画出三样还要画,兴趣很浓。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绘画热情,对画的好作品奖励评优, 选出来办画展,上报纸,当孩子们每经过长达2个小时细心耐心画出一幅画来得到赞扬时,他们的疲劳一扫而光,并且欣喜地表示回家再画一幅来给老师看。其次,我们还要求家长自已保管好孩子的绘画作品,培养他们善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的习惯,陶冶美的情操。 美术活动培养儿童优秀的个性品质,画外有更大收益。 展开。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