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山镇的简介,古青州概述?

佛子山镇的简介


1、佛子山镇的简介


佛子山镇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早在5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是长江流域人类发源地之1;风景秀美,有佛子山、金杯山等10余座大小山峰,山势奔放,秀美挺拔;人文资源丰富,有佛祖寺、陆羽泉等名胜故迹3十余处;经济特色明显,形成了4万多亩优质稻、优质鱼、优质油、优质果等4大农业板块基地和集旅游、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群,是有志之士投资兴业的理想洼地。


佛子山镇位于天门西北部,属大洪山余脉,地势北高南低,全镇辖25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7780户, 38700人,国土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271亩,主产水稻。


这里是佛教文化的播种地和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区所在地。相传佛祖释伽牟尼曾路过此地,驻足收徒布教,弘扬佛教文化,其弟子禅宗6祖慧能继承衣钵,在此建庙传教,并与师兄神秀斗法,引来万名僧徒云集,留下了佛祖庙、墨玉宝座、佛祖踏脚石等遗迹和许多动人的传说,成为佛教信徒寻根祭祖的圣地。


这里是1片充满希望的土地。镇委、镇政府坚持“发展为重、民生为本、生态为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发展特色产业,构建交通路网、建设宜居城镇”3大战略。形成了粮食、花卉苗木、旅游、畜禽、民特水产、杨树为主的6大特色产业。其中,优质稻面积8万亩,年生产粮食5万吨;水产养殖面积18000亩,主要以湖泊养蟹、网箱养鳝、稻田养虾、鮰鱼为主;畜禽以4福养殖有限公司和威泰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全镇有万头养猪场3家,150养殖模式19户,年出栏生猪3万头,10万只以上的养鸡养鸭小区5个,年出笼20万羽。发展以香樟、桂花、中国红、白玉兰、紫薇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500亩。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以杨家坟禁街、佛山大道、陆羽泉大道为主的两纵两横的镇区新格局。建设通村公路75公里,自来水用户达到1.5万户。全镇有民营企业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个体工商户300家,日产200吨以上粮食加工企业3家。其中,天门市天山米业有限公司是全市最大的粮食加工企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加快推进建设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步伐,创新农村体制机制,进1步解放思想,树立“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的理念,开创佛子山更加美好的明天


交通


主干线有天(门)佛(子山)公路、佛(子山)蒋(场)公路。



2、古青州概述?


青州——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


全国城市绿化先进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市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全国双拥模范城


青州概况


青州地处山东半岛中部,面积 1569 平方公里,人口 90 万,有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 3 万多人。


青州是中国古9州之1,有着 5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底蕴,境内风景名胜荟萃,自然风光秀丽。青州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达,第3产业快速发展。被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重点发展的中间区位城市,并成为山东省“1体两翼”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的重要1环。


青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凝心聚力求发展,务实创新争1流,整体推进工业振兴、城市建设与管理转型、服务业提升和新农村建设“4大重点”,做大做强机械装备、石油化工、冶炼建材、现代物流、旅游休闲、花卉苗木“6大产业”,加快推进“1城4区6大基地”建设,全力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市、生态名市和经济强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 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21.1 亿元,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 26.73 亿元。


青州——1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魅力之都,真诚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和朋友们,前来这方热土,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创造美好的未来!


青州地理位置:


青州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胶济铁路、羊临铁路、济青高速客运铁路、济青高速公路、东红高速公路以及正在修建的津汕(天津—汕头)高速公路在境内交叉贯通。青州距济南国际机场 120 公里,距青岛港码头 210 公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青州这颗“海岱明珠”与济南、青岛、天津、北京、南京、上海等大都市紧紧联在1起。


青州市——文化名城 旅游名市 生态名市 经济强市


文化名城


青州是中国古9州之1,有 5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据《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按古代5行学说,青州地处海(东海)岱(泰山)之间,位于华夏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称青州。远古的青州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夷文化。自西汉时起,青州就是历代的名城重镇,为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范公亭、偶园、明清古街、马驿山等1大批历史遗迹、遗存,见证着青州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州市以文化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大文化理念,通过政府资金、民间资本、招商引资、社会捐助4方面加大投入,实现了文化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1体化互动发展,探索出1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文化建设新路子。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州市努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群,营造科学发展新优势。文化产业园、东夷文化生态园、李清照印象文化园等“十1园、十2馆”以及其它文化项目推动青州文化建设走向新的辉煌。


旅游名市


青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 处,国家森林公园 1 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 处。云门山风景区、仰天山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 AAA 级景区。正在建设的“宋城”、甲子文化园等大批文化旅游项目,成为青州旅游的新亮点。“佛国寿山、弥河水生态、山地森林、古城文化”4大片区的旅游大格局逐步形成。


生态名市


城市建设坚持保留“古”字,突出“青”字,围绕“白墙灰瓦、绿树青石”的城市建筑风貌,全面搞好美化、绿化,努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8.1 %,列我国北方县级城市首位,使青州成为1座既有古城风貌又具现代气息的生态型现代化园林城市。按照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1城4区6大基地”的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实现中心城区稳步发展,南部文化产业园区、北部经济开发区两翼齐飞,东部黄楼花卉园区、西部峱山经济发展区首尾互动,努力建设机械制造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冶炼建材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和花卉苗木基地。


经济强市


雄厚的工业基础:青州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机械装备、石油化工、冶炼建材“3大主导产业”。全市拥有青州卷烟、山工机械、青州府花编、云门春酒、隆盛糕点等名牌产品。其中,“坦博尔”牌羽绒服、“山工”牌装载机获中国名牌称号,“云门春”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科学投入的主动力,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拓宽领域,通过吸引外来投资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发达的现代物流业: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青州市形成了联接全国各地的现代化商品流通网络。拥有全省最大的摩托车批发市场、海天水产干货综合批发市场等 10 个年销售额过 10 亿元的大市场。亿丰宜佳物流商贸城、峱山经济发展区仓储物流中心、港天保税物流中心以及列入山东省“十15”服务业规划的现代物流中心等1批现代化物流载体迅速崛起,使青州成为集配送、仓储、加工于1体的、山东中部重要的物流中心。


独具特色的绿色农业:青州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全市形成了优质粮、花卉、瓜菜、果品、畜牧5大支柱产业,弥河银瓜、冬雪蜜桃等名牌农产品享誉海内外。连续7年成功举办花卉博览交易会,并成功取得 2009 年第7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举办权,打造了全国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 被授予“中国花木之乡”称号。


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供电能力充足, 2007 年完成供电量 15.9 亿千瓦时;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 7 万吨;完善的供热、供气、供水、通讯设施和发达的金融、保险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医疗卫生设施先进,科教事业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全市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客车”。服务业发达,有涉外星级宾馆 6 家。


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青州市在全社会形成了时时处处尊重和服务于外商、尊重和服务于企业家、尊重和服务于纳税人以及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和廉洁型机关;成立了市人民办事中心,落实集中办公、窗口受理、1口对外、承诺服务、限时办结、统1收费的“1站式”服务制,集中公开办理全部审批、收费和服务项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各类执法行为,坚决杜绝“3乱”行为。


提高全民综合文明素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之风,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牢固基石。



3、麻烦大家给提供个《建立园林绿化苗木繁育基地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和模板


花卉苗木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花卉苗木基地建设项目1.2 项目承办单位:山东远景绿化有限公司1.3 项目法人代表:孟凡胜1.4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1)建设占地2000亩的育苗生产基地1处。年供应乔木、灌木类花卉亩木1200万株,辐射带动8000亩花卉苗木产业发展;(2)建设占地20亩的花卉交易市场1处。建高标准钢架结构冬暖式大棚1个,面积5000平方米;(3)建设占地100亩的苗木交易市场1处;(4)建设种苗生产大棚50个,面积33300平方米;以上建设项目拟定于2006年5月开工,2007年5月竣工。1.5 项目承担单位及担保企业简介:项目承担单位简介山东远景绿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前身为山东远景广场绿化有限公司)是经山东省建设厅批准的城市园林绿化2级法人企业,注册资金2000万元;总投产1500万元,流动资产1310万,年施工能力达到3000万元。2006年已签合同5000多万元。公司专门从事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的景观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并从事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材料花卉,苗木的生产经营是山东省园林团体会员,2003年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连续多年被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司综合实力雄厚,下设办公室、工程部、销训部、设计部、财务部5个部门。拥有注册会计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园林、建筑、给排水、电气等专业工程技术员80多人,普通技术工人600多人,配备了1大批从日本、美国等国进口的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用的先进机械设备和配备完善的工程用车。公司在长清、泰安自有生产、经营的1200亩大型苗木、花卉基地,种植有各种各样的苗木700余种,并配有大型的现代化温室,是1家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根本,集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经营于1体的正在实现双赢发展的园林企业。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在原来的基础上把苗木基地扩大到2000亩以上。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业”的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化、规范化、人性化”管理制度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为此,。



4、罗店镇的社会经济


罗店镇是全国百强产粮大镇。1998年在全国百强产粮大镇评选中,位居全国第98位。年产粮食9.3亿吨,年产油料4900吨,年产鲜鱼6824吨,年出栏生猪10.5万头,出笼家禽110万只。生态农业建设形势喜人,绿色企业应运而生,白花菜、茶叶、杜仲、板栗、桃梨4大特色农副土特产品现已展示出勃勃生机。尤其是无公害绿色食品罗店白花菜远销深圳、武汉、广州、西藏等20多个大中城市。大栗茶场生产的“绿林翠风”精制茶,以青翠多豪、叶绿匀齐、馥郁芬芳、味醇甜爽和多质耐泡而闻名遐迩,畅销省内外。丁家冲萝卜,红皮白质、口感甘醇,与国宝桥米齐名,曾作为独特佳品直供中南海。


罗店镇是远近驰名的木地板营销之乡。罗店镇劳动力资源充裕,现有农村劳动力37630人,罗店籍外出务工人员中既具有农村人的勤劳朴实,又兼备城里人的创业胆识;既具有体力劳动者的体质,又具有脑力劳动者的智能,可为工业企业和第3产业提供大量人才。罗店人在全国各地编织的木地板营销网络成为1道亮丽的风景线,风靡全国的木质地板产业、镶边扣条产业独领风骚,直接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从业人员达到1500余人,成为罗店镇外出务工经商的打工品牌和1张靓丽名片。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通过农民就业培训,共向全国大中城市输出富余劳动力21000余人,“打工经济”成为罗店镇经济发展的又1亮点。


罗店镇工业经济发展迅速。通过政策招商、亲情招商、环境招商、产业招商、存量资产招商等多种形式,高举“兴工富镇”的大旗,发展工业经济,着力打造“实力罗店”,先后引进江花集团、延昌公司、康龙公司、广信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来罗店投资办厂,安家兴业,初步形成了以马店工业园区为骨干,以白花菜系列产品为龙头,集调味食品研发、粮食饲料加工、家俱家装材料和日用产品加工为1体的产业集群。


罗店镇人文环境优越,投资环境优良。现有林地61200余亩,宜林荒山1800余亩,宜牧草地5000余亩,宜养水面19980余亩,宜种旱地11858余亩,优质良田109781余亩,特别适宜发展粮食加工业,蔬菜加工业,畜牧养殖业和花卉苗木产业。党委政府努力营造的“亲商、护商、帮商、尊商”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辖区内建有110KA和35KA变电站2座,移动通讯基塔13座,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电力保障供给有余,城镇功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日新月异。马店工业园区活力迸发,各地客商纷至沓来,为罗店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2009年,全镇粮食总产9.28万吨,同比增长3.5%;油料产量6868吨,同比增长1.1%。农业总产值8.14亿元,同比增长12.6%,人均纯收入达到5587元,同比增长9%。


着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了投资828万元的太平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投资2260万元的梅李优质稻项目示范基地工程建设。实施了投资600多万元的大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投资400多万元的黄畈财政整合项目工程建设,启动了投资100多万元的仁和白花菜良种繁殖基地建设项目。按照“村村有工程,组组有项目,户户都参与”的要求,引导农民掀起小农水建设高潮,共完成大小水利工程400多处,投资建设资金900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认真组织开展“1村1品”与农民创业竞赛活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9年,全镇规模养殖大户达到385户,生猪出栏15.5万头,同比增长16.5%;家禽出笼165万只,同比增长6.5%;禽蛋产量8550吨,同比增长55%;水产品产量10000吨,同比增长17.6%。完成板块成片造林5200亩,4榜植树和塆子林改造16.4万株,“绿色通道”植树13公里,落实花卉苗木基地300亩。完成金梅枣、核桃基地建设2000余亩。


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全年落实招商引资专项资金15万元,组织专班驻武汉常年招商,共拜访客商162人次,企业146家,全年接待客商来镇来县考察54人次,洽谈项目7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56万元。


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续建京怡多晶硅项目,正在建设6000平方米钢构厂房,新上光电陶土板项目,已购进设备1000多万元。续建广信生态园项目已进入第7年,完成投入300万元,开垦荒山、栽种核桃等经济林2000亩。新开众兴公司第2条生产线项目,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已建成投入使用。此外,石冲综合养殖建设项目和潭龙石材开发项目,前期投入已分别达到100万元和200万元。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23395万元,同比增加5855万元;新增规模企业3家,达到13家。工业用电量323万千瓦时。2009年企业技改和产品创新力度加大,富水公司新上盐水鸭项目,宏程木业新增成品生产线,汇丰食品厂糍粑生产产销两旺,江花公司新增胡椒粉生产线。


(财政信贷平稳运行,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全面完成财政税收任务。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83.2万元,其中:国税完成42.9万元,占年计划35万元的122.6%,比去年同期增长18.4%,地税完成140.3万元,占年计划120万元的116.8%。比去年同期增长14.5%。


惠农补贴发放到位。全镇共发放粮食直补资金355万元,综合直补资金1224万元,良种补贴资金391万元,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964万元。为促进销费,拉动内需,认真组织实施了家电下乡工作。全镇建立规范的家电下乡经营店11家,覆盖面达到100%,已经发放到农户的家电、摩托车、小汽车补贴资金97万元。


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全镇农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企业合作组织达到28家,全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亿元,比上年增加8000万元。共发放各项支农贷款2777万元,无偿为农民办理“惠农卡”1500多份。



5、河北博野到沭阳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672.6公里起点:河北苗木基地1.保定市内驾车方案1) 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沿子昌街行驶80米,左转进入繁荣路2) 沿繁荣路行驶130米,右转进入建设大街3) 沿建设大街行驶470米,左转进入博望路4) 沿博望路行驶2.6公里,进入兴旺路5) 沿兴旺路行驶470米,进入迎宾路6) 沿迎宾路行驶3.8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博望路7) 沿博望路行驶4.3公里,直行进入兴华北街8) 沿兴华北街行驶580米,过右侧的诚信家电约90米后,左转进入博明中路9) 沿博明中路行驶960米,直行进入博明东路10) 沿博明东路行驶990米,直行进入兴业路2.沿兴业路行驶4.6公里,直行进入S3823.沿S382行驶20.6公里,过任庄桥,右后方转弯上匝道4.沿匝道行驶140米,过任庄桥约1.1公里后,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5.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83.9公里,朝德州/武邑/G106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6.沿匝道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衡德高速公路7.沿衡德高速公路行驶49.3公里,过南运河大桥,直行进入滨德高速公路8.沿滨德高速公路行驶9.2公里,朝北京/济南/G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德州枢纽立交9.沿德州枢纽立交行驶600米,过德州枢纽立交约360米后,直行进入京台高速公路10.沿京台高速公路行驶167.9公里,朝临沂/上海/S31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泰新高速公路11.沿泰新高速公路行驶85.4公里,朝上海/临沂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京沪高速公路12.沿京沪高速公路行驶660米,直行进入京沪高速公路13.沿京沪高速公路行驶228.8公里,在沭阳/宿迁/S326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14.沿匝道行驶780米,直行进入宿迁大道15.宿迁市内驾车方案1) 沿宿迁大道行驶620米,过王大沟中桥,右转进入苏州东路2) 沿苏州东路行驶1.4公里,右转3) 行驶40米,右转4) 行驶360米,左转5) 行驶20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沭阳县。



6、2016武汉辛冲2中4调考试成绩查询


辛冲镇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东南部,距京9铁路仅5公里,是武汉出入鄂东的重要门户。产业基础较强,建筑业已成为支柱产业。


根据区域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原则,辛冲镇将依托新洲区邾城、以东城小区为中心建设新城镇。按规划,新城镇3至5年内将与邾城连为1体,成为全区的机电工业板块、建筑建材板块、商贸流通业3大板块基地。


联合调研组认为,辛冲镇要成为带动农村作用强、布局、功能齐全、特点鲜明的新型小城镇,以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列入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的全国仅有11个。国家开发银行对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建设将给予资金支持。


辛冲镇是武汉市郊区1个极具发展潜力的集镇,是全国重点示范镇,位于新洲的东南,版土面积79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2个社区,人口6.7万。近年来,辛冲镇紧扣“建筑产业强镇、特色农业大镇、文教事业名镇、鄂东地区开放开发窗口和奋力跃入市十强街镇”的发展定位。经过全镇人民不懈努力,经济发展速度稳步上升,社会事业建设成绩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008年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将达80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5800元以上。


辛冲镇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新洲区委、区政府所在地的邾城街连为1体,是武汉市东出鄂东的重要门户;大广、武英高速公路、106国道穿境而过,与京9铁路新洲火车站仅距5公里,成为鄂东交通枢纽中心;有雄厚的镇域产业,以新8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5家大型建筑企业雄踞武汉,辐射全国,建安产值实现逐年上升,从事建筑业人员3万余人,年实现打工收入过2亿元。全镇已形成“北部丘陵林果茶,中部平原粮油瓜,南部低湖鱼藕鸭”的特色农业格局,已被定为湖北省“1菜两用”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发展有百亩万头养猪场2个,百亩十万只养鸡场1个;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全镇新建2所福利院,实现了100%的5保老人集中供养,中央、省、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予以采访报道;中考教学成绩连续8年居全区农村街镇之首。东城小区按照国家6部委的要求在原先规划1.5平方公里范围内,新调土规1.5平方公里,扩至3平方公里,目前道路硬化和自来水管网工程已经完成,为开放开发营造良好环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新加坡晋合公司在辛冲投资千余万元兴建花卉苗木基地;香港濠锦化纤有限公司已确定在辛冲投资办厂。近年来,辛冲镇先后被国家,省、市、区授予“全国重点镇”、“中国鲁班镇”“百强乡镇”、“双拥模范镇”、“体育特色镇”、“文明街镇”“发展街镇经济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辛冲镇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明天。

相似内容
更多>